以前上学的时候乍一听市场营销总是狭隘地觉得是卖货的,如何让货物卖得更好并赚取更多的钱,后来上班做了产品经理才慢慢了解市场营销其实是个多元化的概念,从产品到品牌,从个人到社会都是可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思考的。
最近看了由罗杰·A.凯林和史蒂文·W.哈特利写的《市场营销》一书,觉得对自己受益匪浅。它通过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严密的逻辑框架、个性化营销、横贯古今的概念以及营销决策的制定帮助我们深入浅出地理解市场营销,可谓是满满的干货帮助你应对产品与市场的困惑。
这本书很厚,是作者从一线教学互动中汲取灵感,历经近40年倾力打磨,不断增加反映时代变化的营销案例,用大量故事讲述如何使先进理念落地,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这本书,前后经历了12次改版,被译为11种语言,销量超过100万册。全书分五大板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营销从启动到维护的全过程。
这是一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细细品味的书,会触发很多灵感,提供新的解决问题思路,不论是个人领域的横向拓展或是专业领域的纵向挖掘都能多维度提升。
社会潮流推动着我们思想更新迭代。以前思考市场营销理念的可能只是企业,但是现在随着自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个人的市场营销意识也变得尤其重要,简单来说就是自媒体人也需要市场营销。董宇辉在直播间通过知识营销策略带货爆火,在历史经典与哲学感悟中悄然引入货物的精神价值,在娓娓道来时总会有某个字眼打动你,让你真心下单觉得物超所值,这就是所谓的赋能。而最近因为大S舆论事件爆火的张兰则是借助舆论热点,抓住观众八卦之心吸引流量,借此机会直播带货。这两个典型案例其实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营销的本质就是抓住用户的心。
一个好的产品光靠最后的市场推广是不够的,市场营销的基石是前期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来说市场细分作为开发一个产品的前期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细分也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抓住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心理,选定目标人群,定位自身产品的差异化打法,或是对不同领域人群做定制化的产品设计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样自己的产品才会有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本书也提供了相应的分析工具来帮助确定细分市场,比如市场-产品方格图,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该工具极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细分的权衡,是协同还是内耗。如果新增的市场产品能够促进原产品的销量并和消费者需求达到平衡那么就很好的协同了细分市场;如果新产品抢夺了原产品的份额那么就是内耗。内耗的典型例子就是柯达在推出数码相机之后,由于没有积极营销该产品,并始终认为胶卷才是该公司的摇钱树,导致最后的破产。如果前期环节没有预料到这些就会影响到后去市场营销策略,严重者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结局。
我曾经在大公司、小公司都做过不同领域的产品经理,深切的感受到大公司的市场定位与小公司的区别,但是唯一不变的是面对着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要快速进行反应,对产品进行定制化设计,或打包或拆解为子产品等等方式以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所以说只有符合用户胃口的产品才是值得市场营销的产品,才是有价值的产品,否则做的再好没有市场都是一个失败的产品,是不能被持续推广的。比如,如今如此成功的苹果公司也曾推出过不被消费者买账的产品,它们或是理念过于超前无人垂青、或是功能不符合用户习惯,最后由于销量欠佳这些产品都被迫停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汲取的教训都是为了下一款畅销产品的到来。
所以说有失败的产品是正常的,但要吃一堑长一智。
总体来说,一个产品或品牌能始终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离不开尽职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精准的市场定位、有亮点的产品设计和精巧的市场营销方式。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我们也要为自己做好市场营销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