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自古就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说法,在古籍《史记·天官书》有记载:“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在我们熟知的《陋室铭》中也有这样的语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几千年来,在许多建筑雕塑以及文物上都出现过千姿百态的关于“龙”的图腾。却没有明确证据可证明龙的存在。这使得人们也一直都在怀疑,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龙这种生物?
上个世纪,辽宁营口曾发生过一次震惊全国的“坠龙”事件。据说有大量的村民目睹了“龙”的样貌,但由于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件事便慢慢地沉寂下去了。
▲“营口坠龙”事件的报纸
01
2004年,一位家住辽宁营川的老人,前往当地博物馆,把一小袋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神秘物品交给了工作人员,声称这是70年前自己拾到的龙骨。但当时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并没有引起重视,收下东西后,客气的打发他走了。
时隔几个月后,博物馆馆长在整理收藏的老报纸上,意外发现了1934年《盛京时报》一期报纸上,大篇幅报道“蛟龙涸毙”的消息,旁边还配有一幅清晰的关于“龙骨”的图片,才猛然记起前段时间,老人上交的龙骨残片。馆长遂决定组织工作人员,去追查70年前“坠龙”事件的真伪。去到当地,工作人员详细访问了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意外的是,他们都非常纷纷表示,在当年不同的场合下见过龙的相貌。
▲龙的画像
据他们说,1934年7月初,由于连续下了一个多月雨,把营川弄成了一片沼泽地,所以印象非常深刻。很多人都在不同地方目睹了有一条长着一双犄角和爪子的蛟龙,在大雨的空中乱舞。雨停了以后,有人发现这蛟龙倒在钱庄台上游的岸边,成为了一堆骨骸,吸引众人纷纷围观。
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当时的警署也十分重视,并把骨骸转移到了隐蔽的地方。《盛京时报》派记者对这起“坠龙”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还刊登了一张骨骸的照片为证。但是随着抗战的爆发,这具骨骸也不知所踪。
▲“坠龙”骨骸照片
民间对此也流传了许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被战争中的炮火给毁掉了。也有说法是被当做珍贵药材,贩卖给药材商人了。但比较幸运的是,老人在“蛟龙”的坠坑找到了几块龙骨残片,并把它保存了起来。
02
但是,当博物馆工作人员,请专家把老人上交的“龙骨”进行化验后,结果却仅仅是数千年前的野马骨头。难道这么多老人口述亲眼见到的“龙”是一个骗局?当年的报纸上的大幅报道也是假的吗?
▲“龙骨”照片
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节目组为此还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对于那张遗骸照片进行了分析。把身体还原后,并不符合当年目击者称的10米长,长颈方头,四足的形象。遗骸只有大约5~6米,头部的眼睛有一对角,躯干有二十八节脊骨,腹部长有前肢,更像是一头须鲸。
节目推论是亲历者因为当年都比较年幼,时隔这么多年,记忆比较模糊,他们的证言可信度不高。有关专家更是从阴谋论的角度分析,这起“坠龙”事件,是由日本策划的心理战。他们深知龙在中国象征着权威以及国运,于是把一头须鲸伪装成龙,用龙的陨落暗示国家的陨落,造成当时国人的心理恐慌。而《盛京时报》正是当时是由日本旗下的一家报纸。但这都只是节目组的一种推测。
▲《盛京时报》旧刊
03
节目一经播出,却在社会上立即引起了一片质疑声。最主要的说法是,当年的目击者明确称“龙”有麟,但须鲸是哺乳动物,不可能有麟。 另外张姓老人上交的龙骨,检验结果与须鲸的说法,也是风马牛不相及。节目组因此遭到强烈的质疑。
2005年,节目组再次针对“坠龙”事件做了调查分析,重新做了一期专题,把遗骸照片与须鲸骨骼进行了详细对比,结合目击者的证词做了详细分析,确定了遗骸不属于须鲸,否定了之前的说法。但是由于当事人证词、照片和残骨三种证据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巨大矛盾和冲突。节目组也没有给出任何推断结果。这也使得70年前发生的“坠龙”成了一桩悬案。
▲“营口坠龙”事件目击者
结语
虽然“坠龙”事件依旧是未解之谜,但对于那些关于“龙”的民间传说,本质上是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殷切期望。在真相还未水落石出之前,人们也更相信科学与证据,真实的谜团比牵强的结论更有价值。(作者:众播历史)
参考资料:
《史记·天官书》
《陋室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