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金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推动“精准思政”往实里走、往深里走,“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高端学术论坛”日前在成都举行。
来自全国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三全育人”“精准思政”的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认为,“三全育人”涉及空间、时间与教育主体三个概念,需要分类指导、质量评价以及解决“三全育人”理念和具体路径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促进“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精准思政”是目前思政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辉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时代性和针对性是“精准思政”的相关命题,为“精准思政”深层次的思考和发展提供了新角度。
专家学者围绕“精准思政”的概念、内涵、路径、目标及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教授认为,“精准思政”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向教育内容转化,教育内容向学习内容转化,教育理论话语向教育话语转化,教育话语向认知话语转化。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教授就“精准思政”如何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意见,建议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爬虫技术获取学生真实的需求和期待。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认为,要从精准识别、精准定制、精准滴灌以及精准评估四个方面理解“精准思政”的生成过程,从信息挖掘、智慧学习、管理控制三方面分析“精准思政”的结构演化与运行。四川大学阎钢教授从全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入手,提出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建立健全机制体制,营造民办高校良好生态环境。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教授认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推动高校“精准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原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党委、学院和普通教师协同发力。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小飞教授从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精与准”的深层含义及辩证关系,以及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明永教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缘起、理念与思路,提出了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措施。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准思政”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制度自信。与会嘉宾还分别围绕网络社会治理的特点、“精准思政”的主体和制约因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守仁作大会总结时说,这次论坛达成了关于“精准思政”的诸多共识,即精准把握识别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和内在需要,精准供给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手段和方法,精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此次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共同主办,是高校“精准思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实现“精准”交流提供了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