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斯格雷(阿鲁巴)


点击标题下「大小舞台之间」可快速关注

大小舞台之间

鼓楼西周年演出季已经推出的第一部“直面戏剧”

《丽南山的美人》

据说有人带父母来看戏

甚至还选在了“母亲节”

之后爹妈的脸色很难看

鼓楼西周年演出季即将推出的第二部“直面戏剧”

《那年我学开车》

郑重提示:18岁以下谢绝观看

所以最好别带未成年人来看此戏

鼓楼西周年演出季还要推出的第三部“直面戏剧”

《山羊》

那口味简直就更重了!

千万不要以为讲一个人爱上一只羊

就是个好有爱的故事!

其实,鼓楼西剧场推出的“直面戏剧”三部曲

应该这样打广告:

《丽南山的美人》,千万不要带妈来看;

《那年我学开车》,千万不要带娃来看;

《山羊》,千万不要带你家那口子来看!

请大家按需买票

千万别买错了

引发不必要的家庭别扭

好吧,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让人不忍直视的

“直面三部曲”

倒底是怎么回事儿?

么是“直面戏剧”

“直面戏剧”(In Yer-Face Theater)被认为是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场戏剧革命。

“in-your-face”这一词组作为体育新闻用语起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并在1980年代逐步进入主流的英语俚语。这个词意味着你正在被驱使着看一个逼近的东西,你的私人空间被侵犯了。它意味着对常规界限的跨越。1998年版新牛津英语词典中定义:“极端的具有侵略性和煽动性,无法忽视或回避。”

波士顿大学戏剧批评家阿历克斯·希尔兹在他的著作《“直面戏剧”,今日英国戏剧》中写道:“‘直面戏剧’是当代戏剧,它带给观众的那种震撼,以及使观众焦虑的形式都是九十年代戏剧的新颖之处,它也敢写那些二十年前人们不敢写的东西,是它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审美感受。它以独特的舞台实践来表现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危机、血腥暴力、战争、种族歧视和极权体制,通过这些人类社会中真实的可怖情境揭示现实,以极端的道德勇气呼唤良知,即直面残酷的人生。”

不过,对于把“‘in-your-face’theatre”翻译成“直面戏剧”,中国青年导演王翀也提出了不同意见。

胡开奇先生曾将in-yer-face theatre译为“直面戏剧” ,但我认为不妥。我在贵刊2008年第2期发表的《戏剧在加速的时代》译文中将其译为“扑面戏剧”(35页注释5)。

英国批评家阿历克斯·希尔兹在他的专著《扑面戏剧:英国戏剧的今时今日》 中追溯了扑面戏剧在英国戏剧史中的渊源、背景及肇始。他认为“in-your-face”这一词组作为体育新闻用语起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并在1980年代逐步进入主流的英语俚语;“这个词意味着你正在被驱使着看一个逼近的东西,你的私人空间被侵犯了。它意味着对常规界限的跨越。”他还引用了1998年版新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极端的具有侵略性和煽动性,无法忽视或回避”。虽然该词组也有“遭遇、对峙”之意,但词义本身强调的不是编导和观众主观上去“直面”残酷,而是新残酷主义的那种不由分说、朝观众劈头盖脸而来的强烈感受。因此,我将该词斟酌译为“扑面戏剧”。

——摘自《戏剧艺术》2008年第5期

我们再来看看胡开奇老师是怎么说的: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二日,萨拉·凯恩的《摧毁》在皇家宫廷剧院楼上剧场首演。这部与《愤怒回望》有着同样震撼力的作品,催化了英国戏剧舞台新戏剧的复兴,激活了“酷不列颠”潮流的新一代剧作家。这位默默无闻的二十三岁姑娘凯恩同当年奥斯本一样地抓住了时代精神,掀起了英国直面戏剧(In-Yer-Face Theatre)的浪潮。

直面戏剧作家的作品赤裸裸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崩溃、吸毒、血腥暴力、性虐待、战争恐怖、种族屠杀等,而萨拉·凯恩、安东尼·尼尔逊、马克·雷文希尔、帕特里克·马勃、马丁·麦克多纳等试图以极端的道德勇气来呼唤人们的良知;以人类世界血腥可怖的真实场景来来促使人们直面新的社会现实。

——摘自《〈渴求〉英国当代直面戏剧名作选》一书译者胡开奇文章《直面戏剧——新一代的激越与自省》

什么是“三部曲”

戏剧的“三部曲”这一概念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被称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创作了几部三部曲,如《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组成。现在,三部曲的概念已经被大大拓宽,具有共同的主题,内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三部作品都可以统称三部曲。

什么是“直面戏剧三部曲”

“直面戏剧三部曲”是鼓楼西剧场周年演出季期间推出的三部直面戏剧的统称。这三部戏分别为《丽南山的美人》、《那年我学开车》以及《山羊》。

为什么是

这三部戏

原因一

三部获奖无数的作品

《丽南山的美人》

1996年英国奥利弗最佳戏剧奖

1998年托尼戏剧奖四项大奖

1998年戏剧文学奖最佳剧作奖

《那年我学开车》

1998年普利策戏剧奖

1997年戏剧文学最佳剧作奖

1997年奥比最佳剧作奖

1997年纽约戏剧评论圈最佳戏剧奖

《山羊》

2002年百老汇托尼最佳戏剧奖

2002年戏剧评论奖

2002年纽约戏剧评论奖

2002年外戏剧评论圈奖

原因二

三个与爱有关的故事

《丽南山的美人》——让人毁灭的爱

在爱尔兰的一座小镇上,四十岁的女儿莫琳和年老体衰的母亲玛格生活在一起。母亲玛格虽然生活全靠莫琳照顾,但性格专横,处处想控制女儿的生活。随着姐妹们纷纷远嫁他乡,一直单身的莫琳不得不单独照顾母亲二十年之久,长时间的相处,让母女二人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一天,一个名为佩托的男子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家庭平静——佩托向莫琳示爱,并得到了热情的回应。但出于某种原因,母亲玛格一直费尽心机阻止两人关系的发展,这也让这个早已岌岌可危的家庭,开始坠入无法挽回的深渊。

《那年我学开车》——不能言说的爱

一个叫小贝的女孩,因其身材极为突出,在其成长过程中遭遇了比普通女孩更多来自同性嫉妒、异性骚扰的成长经历。一位年长的异性又在那时出现在她身边。于是,她不同寻常的青春,成为了一段混杂着爱情、亲情以及性的隐秘回忆。也许,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洛丽塔”,而在过去了的青春记忆里,每个女孩心灵深处,也隐藏着那

个“他”。

《山羊》——打破禁忌的爱

《山羊》的男主角马丁·格雷是一位美国社会中典型的体面、正直、事业辉煌的建筑师。他与他深爱的妻子和儿子过着理想的幸福生活。在他的幸运之周里,他三喜临门。除了五十岁的生日晚会外,他还荣获国际最高荣誉的建筑设计奖和一项地标建筑设计的巨资合同。然而,当他惶恐不安地向友人袒露自己难以启齿的隐秘——他与一头山羊之间产生了难于割舍的爱情时,他四周的一切——家庭、亲情、生活和事业在瞬间崩裂了。

原因三

三位著名剧作家

《丽南山的美人》——马丁·麦克多纳

作为英国“直面戏剧”浪潮代表作家,马丁·麦克多纳是继王尔德、叶芝、肖伯纳、贝克特之后爱尔兰又一位杰出的戏剧家。1996年,麦克多纳凭借处女作《丽南山的美人》震动英国戏剧界,1997年,在同一个演出季有四部麦克多纳的作品同时在伦敦的职业剧场里上演,上一个达到这个成就的人是莎士比亚。

《那年我学开车》——玻拉·沃格尔

美国当代戏剧巨匠,耶鲁大学教授。耶鲁话剧剧院驻场编剧。沃格尔的创作经常涉及诸如性虐待和妓女等争议性话题。她宣称她的作品是“倒着创作的”,从情绪倒推到情节结构和所需叙事技巧。1992年,沃格尔的剧作《巴尔的摩的华尔兹》获得奥比奖最佳戏剧奖。此后,她最知名的作品《那年我学开车》荣获普利策奖戏剧奖,登上当代剧坛经典之列。今年5月份,《那年我学开车》在鼓楼西剧场上演之际,这位美国剧作家将亲临北京,与戏剧爱好者见面交流。

《山羊》——爱德华·阿尔比

被誉为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当代美国乃至世界严肃戏剧的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戏剧作品不断震撼着美国剧坛。阿尔比迄今共创作了三十余部剧作,曾获三次普利策最佳戏剧奖、两次托尼最佳戏剧奖、三次最佳戏剧文学奖、四项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动物园故事》、《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三位高个女人》、《山羊》等。

原因四

一位靠谱的翻译家

三部戏的翻译及文学顾问,都是著名戏剧翻译家和戏剧学者胡开奇老师。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戏剧学院访问学者,上海戏剧学院访问教授,中国国家话剧院英美戏剧顾问,他的译作有很多。其中,上演译作有《哥本哈根》《怀疑》《枕头人》《红色》《求证》《欲望花园》《戮神》《审查者》《4.48精神崩溃》《夜莺之爱》《远方》等,著译作品有《戏剧集:一九八四/动物庄园》《美国当代严肃戏剧1990-2013》《英国当代戏剧1990-2013》《新世纪百老汇名剧评析》《萨拉·凯恩戏剧集》《迈克·弗雷恩戏剧集》《枕头人-英国当代名剧集》《怀疑-普里策奖剧作集》《山羊-阿尔比戏剧集》《渴求-英国直面戏剧名作选》等。

【演出介绍】

鼓楼西剧场周年演出季 《那年我学开车》

特别提示:十八岁以下观众谢绝入场!

挑战《洛丽塔》,以一个女人回忆一个女孩

每个女孩都只有一次青春,并将之存为最隐秘的回忆

【演出信息】

编剧:玻拉·沃格尔(PAULA VOGEL)

翻译/文学顾问:胡开奇

导演:李迈(MICHAEL LEIBENLUFT)

戏剧构作:丁睿

制作人:李羊朵

执行制作:刘方筱

舞台监督:丁睿

助理舞台监督:逯田菲

演员:李晔、张晔子、孙悦、周情云、赵婉鹭山

音乐总监:阿怪

灯光设计:闫墨林

舞美设计:李逸

服化设计:赵津

【演出日期】

5月15日—5月16晚19:30

5月17日下午场14:30

5月19日—5月23日晚19:30

5月24日下午场14:30

【剧目简介】

《那年我学开车》,鼓楼西剧场“直面戏剧”三部曲系列之二。美国当代剧作大师玻拉·沃格尔(Paula Vogel )编剧,国际专业制作团队。一部“洛丽塔”式的话题之作,以女性视角更加细腻表现一个女孩的隐秘青春。

在剧中,一个叫小贝的女孩,其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于是,她不同寻常的青春,成为了一段混杂着爱情、亲情以及性的隐秘回忆。也许,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洛丽塔”,而每个女孩心中也都为那个“他”留有位置。

大小舞台之间

小舞台是演出,大舞台是人生。

之间是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还有各种所思所想。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