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运中心


如今,从市中心经南坪快速、水官高速驾车到龙岗中心城只需不到1个小时,刚出收费站映入眼帘的就是宽敞的龙翔大道及国际范儿的大运中心场馆,周边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社区配套完善。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里举行。这次体育盛会不仅让深圳站上了世界舞台,也让全球的目光聚焦到了龙岗。而这座从城中村中破土而出的世界级体育场馆——大运中心,也已然成为了深圳和龙岗一张闪亮的名片。

9年过去了,大运会或许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在后大运时代,得益于举办大运会留下的一流场馆和丰富经验,深圳的体育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包括WTA年终总决赛、中超和CBA联赛、“中国杯”帆船赛等诸多国内外顶级赛事相继落户深圳。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已经是每年举办超过500场赛事的体育赛事之城。现如今,站在新起点的深圳,正向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迈进。

1993年,笔架山下的深圳体育场正式建成。这座能容纳32500观众的体育场,是当时深圳条件最好的赛事场馆。作为落成当天的庆典比赛,以国脚为班底的中国联队对阵荷兰的埃因霍温,特区人民也开始尝到“国际体育大餐”的味道……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深圳也开始向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型赛事伸出“橄榄枝”。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以深圳名义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07年,深圳经过激烈竞争,从5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大运会举办权。

而彼时的深圳,缺乏能够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一流场馆,1993年建成的深圳体育场显然不能满足大运会的举办水准。于是,兴建一座全新的体育场馆成了当时的最优选。而在当年,有着充足空间、成本低廉的龙岗无疑是最佳选址地。

2007年11月26日,深圳大运中心场馆在龙岗区阁坑村内打下了第一根桩。

在场馆设计上,大运中心可谓独具匠心,集中体现了时尚前卫的建筑理念,其造型宛如一颗“水晶石”。 同时,其“一场两馆”呈三角形分布,中间由大运湖水面相连,三座体育场馆颇似三块水晶巨石,与周围的山体、绿地配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石”结构。

“这是我在国际大体联工作期间见过的最好、最美丽、最先进的比赛场地,就像‘皇冠上的珍珠’。”时任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面对着建好的场馆,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2011年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如期开幕。赛事期间,大运中心“一场两馆”承担了田径、游泳、篮球3大项92小项的比赛任务,共产生了92块金牌,占大运会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这里举行了共166场赛事,有共计多达56万余人次在这里参加或观看比赛。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开启了深圳与国际大型顶级赛事的“缘分”。依托举办大运会留下的丰富遗产,深圳也开始与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结缘。

2019年11月3日,伴随着赛事卫冕冠军斯维托丽娜最后一计回球出界,赛会头号种子阿什莉·巴蒂以两盘比分6:4和6:3战胜对手,捧得了2019深圳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年终总决赛单打冠军。

仅在2019年,深圳就举办了女子网球协会(WTA)年终总决赛和法国足球超级杯赛等国际高端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赛事方面已有中超和CBA联赛;而扎根本土的“地表最强12人”乒乓球赛、“中国杯”帆船赛等已经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以网球为例,从1月的深圳公开赛开始,到11月的深圳年终总决赛结束,WTA一个赛季的头尾都在深圳,这在全球都是属罕见;而在高端赛事的金字塔尖之下,更有着发达的青少年和业余赛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塔基。“深圳未来甚至有希望媲美佛罗里达,成为世界网球之都。”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缘何越来越多的高端体育赛事落户深圳?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有着独天独厚的优势:

纷至沓来的顶级赛事也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已超1000亿元,直接拉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值6000亿以上。截至2019年,深圳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925.02元,已经超过欧美国家人均体育消费300美元标准。

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指出:“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事实上,深圳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历史,正是特区发展史的生动缩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正朝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大步前进。

每天早上去龙城公园晨练一小时,下班后在楼下的雕塑社区公园散步。周末,一家人或去爬山,或去“绿道”徒步。这是家住龙岗中心城的夏丹一家的生活常态。

“运动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已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夏丹表示,每日的体育锻炼能让自己精神饱满,内心充实。在深圳,夏丹不病是特例。像她们这样把健身运动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其实是很多深圳人的日常。

一座城市的体育想要繁荣,仅有政府的支持和发展无疑是不够的,市民群众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尽管在深圳每年举办的各种大型体育赛事超过500场,但最蓬勃发展的还是全民健身运动。“深圳体育的核心是群众体育。”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

在《深圳市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深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了深圳体育发展第一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多年来,深圳通过一系列创新型制度和开拓性举措的实施,已经使群众体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出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

除了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深圳还有着全国最为热情的赛事观众:

数据显示,2019年在深圳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单项赛事和职业联赛,吸引了超过200万的人次观众现场观看。《2018年NBA中国球迷画像》中,NBA链接密度最高的城市便是深圳,城市的NBA用户数量占全国的3.5%,也是全国最高的数字。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徐烜和 崔璨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策划】甘雪明 曲广宁 丰雷

【统筹】张玮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