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山的墙画风水吗(风水中金山图片大全)


腊月乡关,农民业余画师杨正应格外忙碌。 这会儿,他正在“风情水吼”美丽乡村黄龛村碾子组村庄整治点的民居老屋前忙上忙下地手工绘制文化墙。

焕然一新的墙体上,一副丈余见方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彩绘宣传画,在冬日暖阳下山水掩映、熠熠生辉,凸显出一种原生态质朴的美,吸引着村民们驻足观赏,点评赞叹。

杨正应,1962年出生,潜山县水吼镇割肚村罗屋组人。中学时代就偏爱绘画和书法,因早期家境贫寒买不起颜料和纸笔,只能在田间务农和出门打工的辛苦劳作间隙中断断续续地延续和保留着这一与众不同的爱好。他的业余画作在平淡岁月的默默坚守中求索长进,远近的乡邻和亲朋好友大都分享过这位家门口的“土画家”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挥洒在宣纸上的国画。

“曾在乡镇企业的工艺厂里做过彩绘,后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许多人家先后盖起了新楼房,我就开始应邀给人家画中堂。” 杨正应介绍说, 农村新屋的堂厅(堂轩)里悬挂中堂字画,是山里农家的一种传统习俗。 杨正应手绘中堂字画,除保留一部分优秀的传统内容之外,还大胆融入一些本地的人文山水元素,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在家中抬头观赏到画在墙上的家乡美景、人文风貌。

“比买来的纸质字画更好看些,就像镶嵌在墙壁上一样,既鲜艳明亮,又特别耐久。” 水吼镇党委宣传委员储卫清介绍, 杨正应使用丙烯颜料,直接在墙体上绘画,很受居民的欢迎,同时也很适用于绘制村庄文化墙,他的画稚掘亲和,村民一看就懂,宣传效果直观、受用。 “在美丽宜居小镇水吼镇的很多乡村,都先后兴起彩绘文化墙,就跟乡村画廊一样,情景交融,赏心悦目。” 刚从乡村景区溜达休闲过来的城区游客张先生说。

从画“中堂”到手绘美丽乡村文化墙,50多岁的杨正应实现了自己30多年来业余美术爱好生涯的一次优美的转型和蝶变。 如今日新月异的新农村建设和蓬勃开展的村庄整治、“厕所革命”让曾经脏乱差的乡村,不断焕发新活力,随处可见的村庄文化墙、文化长廊,让崭新的徽派墙体生动“讲述”和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传统乡风和现代文明。 农民“土画家”杨正应的彩绘足迹,几乎遍及潜、岳两县的几十个乡镇,数百个行政村、自然村,经他手绘的美丽家乡墙体风景画、书写的景观名以及各类宣传标语等,已达两千余(条)幅。

“家里好几亩的承包地,都陆续流转给特色农业产业大户,每年有稳定的资产收益,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为村庄彩绘文化墙,也算是从事乡村文化产业的一份子了”。

乡村振兴,让乡土文化人成了“红人”。 现场采访,杨正应的手机不断地有电话打来,既有陌生农家新居落成后热切希望画“山水中堂”的文化需求,更有远近村庄需要绘制乡风文明文化墙的“美丽预约”。

农民其实也很爱美,谁不想把村庄装扮得更漂亮呢。新农村绽放的墙体文化,越来越为更多的村民们所喜爱,也为杨正应这样的乡土“画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和空间。

“将家乡的青山绿水,道德典型、乡风文明、家风家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法规、消防知识、乡规民约、惠民政策等,搬上村庄文化墙,是一种美的享受,传递的是文明,是温暖,是获得感和幸福感。” 杨正应对此有切身感悟。

或许杨正应的画并不专业,但在很多父老乡亲和游客的眼里,他的手绘文化墙就是一道风景,一缕乡愁。 美丽乡村的明天,就将出自这些新时代、新农人勤劳智慧的手。(徐 海)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