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对月全食的解释有哪些


上面这两句话没有主语,当然仰观与俯察自然是以人的角度,这里观天与察地的是古时研易的圣人大贤。在后面的《系辞下》的篇章中,写伏羲氏创立八卦时,也写到这位圣人通过观天察地,总结自然现象,最后创立八卦的过程。古代圣贤研究“易道”的,都会有“观天察地知幽明”的本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就是象诸葛亮、邵康节、刘伯温这类被神话的人物,当作神明来崇拜。当年学易也有被这几句话以及这些通神的人物所吸引的缘故。以为只要学会了易经,就可以测天测地测人测鬼神了。真正学易才知要穷其一生,能有所获就不错了,易学易道之理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

“仰以观于天文”,“天文”,这个词是经常使用的,包括哪些内容呢?也就是说所有天空中目之所能及的东西都算天文。日月星辰,及其运行变化规律,云雨雷电,这种动态的天气变化等,这些都算作天文。这里的“天文”与现代的“天文学”并不是一个概念。在中国古代研究的“天文”,更多的是一种星象学,往往会把天上的星象变化和地上的人事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推理类比。比如“五星联珠”这种星象代表着一种一球上人事的灾福变化;还有什么“彗星凌日”、“日食月食”等等都有一定的人来关联。在汉代的易学系统里面,这些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在汉代提出来的。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人物,比如孟喜、焦延寿,京房等,特别是京房其人,是汉易非常了不起的代表性人物,不仅理论深厚,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京房易》占卜技法。他在易学天文方面有着特别的供献。在他的著作里,可以看到日月食彗星出现次数的纪录,还有详细记录太阳黑子的变化研究。这些资料对现当代天文学有一定的贡献。他还是把天象与人事灾福相联系来研究的。比如在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件织锦,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属国宝级文物,不允许出国展出交流。这件织锦是蜀汉时期的文物,最重要是上面纹有八个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经过现代天文学的计算和研究,“汉之兴,五星聚东井” 尽管是汉代儒生们附会的结果,但是实际天象的出现,证明古代星占记录大部分是准确可信的,在刘邦攻入秦地咸阳的第二年五月,确实出现过一次五大行星聚会天象。科学史家推算出,在30余年后的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我们可以相信那时的中国一定可以重回大国的位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到来。更何况我们的国旗又巧合使用了“五星红旗”。

“俯以察于地理”, “地理”指地球上所有的地貌。山川河流,岗阜塘泽等等。天象称天文,地貌称地理,文与理都是显示出来的象。“察地理”与“看风水”有相通之处,风水之术也是易道与地理形势的结合。“风水”内容主要在讲“气场”的学问,山川岗阜形势就会形成不同的风水气场,不同的风水气场自然就会孕育不同的物产人物。当然了,这只是地理形势的一面,风水学还有天气时间的变化,这也要结合起来运用。不是说一个地方风水好,就会永远好下去,时空转换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风水学又叫堪舆学,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对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的人,往往会认为堪舆风水是迷信,实际上,堪舆风水学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地理学,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不过,中国古代的科学,尤其在天文地理方面的科学,往往和命理、预测、鬼神这些观念联系在一起,大家就感觉是披了一层迷信的外衣。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不管是修城建府,筑镇建宅,陵园坟墓,都要考察风水。所以,我们看凡水交处都有城镇,大的河川形成大的城市,若多水交合则可建都。同样的一个城市的布局,更加讲究区域功能。并依山水形势布局,合情合理,用现在的理论研究来看,都符合生态城镇与生态住宅的要求。中国现在的城市,都没有中国古代风水格局的感觉了,只要发现了一块空地,马上就开发房地产,先竖一幢楼起来赚钱再说,也不管是不是藏风聚气,适不适合人居。当然,现在的房产商也会请风水师看地,参与规划,这是好现象,不过风水师鱼龙混杂,也是说不清楚的。如果看中国风水城镇布局,看宜人居所,我建议可以去徽州看一看,徽州的风水格局孕育了徽州文化,五百年长盛不衰自有其道理的。

“是故知幽明之故”,什么是幽明?幽就是暗、深;明就是显、亮。幽就是深藏的,难以理解的,看不见的一些事物,一些变化。其实,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明的一面,也有暗的一面,有看得见的一面,也有看不见的一面。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由这两方面的原因而起的。有时候原因明显,大家都能找到原因;有时候原因不再表面上,是深藏的,是看不见的,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其本质,看其内在原因了。也就是当我们明了了所谓的天文,地理,也就是天道与地道,这些深层次的易理,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把幽的明的原故就可以了如指掌,也就能根据这些明显的变化,或是内在的变化,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就比如看风水吧,你不但要掌握地理地貌特征变化,还要知道天运变化规律,两者相结合,就会明白何为吉,何为凶,最终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