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故居风水讲究


血园陵位于杭州南高峰,该处陵园建于1927年4月至7月间,为原国民革命军21师师长严重主持修建,安葬着北伐战争中21师的阵亡将士,北伐战争时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当时两党党员同仇敌忾,捐躯为国,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全面胜利。

▶纪律严明的北伐劲旅

吸引笔者来到杭州南高峰的是陈诚档案中的一组关于“血园陵”的照片。陈诚,字辞修,号石叟,浙江青田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北伐时期担任过第21师第63团上校团长。陈诚非常重视个人文献,1940年代特设“石叟资料室”,专门派人整理、保管各种珍贵档案。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广州国民政府随即北迁,势力范围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是年深秋,第21师接到命令,从江西开赴浙江,划归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麾下。12月上旬,孙传芳“五省联军”所属的浙军第3师响应北伐,东路军各部兵不血刃会师浙南重镇衢州。此时,何应钦本人因为对阵福建军阀周荫人,分身乏术,东路军入浙部队实际接受“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调动部署。

第21师师长严重,字立三,乃湖北麻城人,与邓演达、陈诚俱为保定军校前后期同学,升充师长之前,一直以战术教官兼任黄埔军校第一、第二、第三期学员总队长。“受过先生教导的学生,对于先生的学问、人格及其诲人不倦的精神,无不由衷地兴起崇高的敬仰。”据时任师部经理处长袁守谦回忆,严重“品德高尚,自奉俭朴,好学苦干,事必躬亲”,治军提倡“官长士兵化,士兵民众化,民众革命化”。

陈诚早年深受邓演达、严重影响,一心“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第63团第1营营长宋希濂、第2营营长赵敬统都是共产党员。“步枪是俄式的,机枪极少,没有山炮和迫击炮,缺乏手枪,连、排长及连指导员一律背马枪,只有团、营长有自来得手枪各一支。”第63团第2营第6连上尉连长宋瑞珂,晚年担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他说:“第21师纪律严明,严禁赌博,不拉伕,不扰民,我们北伐经江西、浙江入江苏,沿途秋毫无犯。”

杭州地方文史专家丁云川现年78岁,追寻“血园陵”的历史脚步也已走过漫长十年。2018年4月,丁云川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得陈诚昔日同僚、部属罗卓英收藏的一套民国旧书《北征日记》。日记作者项士元,号慈园,浙江临海人氏,第21师从广州出发前夕,经由陈诚及团副周至柔介绍,掌理师部文书、秘书工作。《北征日记》记录了第21师参加北伐的部分战斗经过,以及严重、陈诚等人后来建立阵亡将士陵园之来龙去脉。

▶“所有连长,不亡即伤”

浪石埠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城西北方向,距离远近闻名的瑶琳仙境风景区不过五六公里。分水江源出安徽绩溪县,流经浪石埠、桐庐县城汇入富春江,80多年前,国民革命军东路军与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孟昭月部隔江摆开战场。

先是1927年1月,白崇禧策定攻击部署分左中右三路,严重第21师隶属中路,由衢江南北两岸同时并进,会攻兰溪。29日拂晓,三路大军一齐进发,白崇禧亲率中路在龙游、兰溪之间展开,陈诚第63团突进至游埠以北约十五里处,遭遇渡过新安江增援的敌人猛烈反击。鉴于左路迄无进展,中路又过于突出,白崇禧下令全线撤回龙游附近。

“无论退守或进击,不能让第63团单独牺牲!”严重冒着炮火赶至前线与陈诚会合,“敌人已窜入我后方,全军秩序大乱,前敌总指挥已令各军退却,第63团现离大军甚远,联络中断。”话音刚落,赵敬统营长自告奋勇,愿意殿后掩护。临近午夜,枪声突然沉寂,只见兰溪方向火光冲天,原来敌军虚晃一枪,已经掉头西撤。陈诚内心十分激动,晚年口述历史仿佛历历在目:“立三师长亲冒锋镝,前来与部下共患难,同死生,实令人感奋。”

东路军稍事休整,继续北上追敌。孟昭月主力分布桐庐、浪石埠之线,试图凭借分水江沿岸山地据险扼守。2月12日,白崇禧严令第1师及先遣支队攻击桐庐,第2师和第21师分别进攻横村埠、浪石埠。黎明时分,第63团强渡分水江,先头第2营攻至谷底,“仰攻既冲不上去,迂回又在敌火网封锁之内,进退维谷”。激战中,赵敬统不幸中弹牺牲,宋瑞珂当即派班长欧阳辉报告陈诚,拟推第5连连长钟祖荫代理营长职务。适逢陈诚督率第1、第3营迂回左翼,欧阳辉遍寻不着,巧遇师部设立前方指挥所,严重忍住悲痛,严令担架队夺回赵敬统遗体。

次日中午,特务队、侦探队悉数加入战斗,始将浪石埠敌人击溃。经此一战,第63团减员较大,陈诚统计伤亡数字,“第2营营长赵敬统阵亡,第1营营长宋希濂、第3营营长王敬久,均负伤。所有连长,不亡即伤,无一无恙者。剩下士兵,不及五百余人。”孟昭月逃回杭州,勒款300余万,拖着残部退往江苏松江。18日,东路军总部进驻杭州旗下城旧督军署,第63团入城时天降大雨,“从闸口到南星桥、凤山门,群众冒雨夹道欢迎,有的老太太还持香膜拜。”可见彼时杭城百姓对北洋军阀统治之极度厌恶。

攻占杭州后,第21师再向苏浙边区嘉兴、平望、吴江之线攻击前进,“五省联军”无心抵抗,沿途基本未遇激烈交战。宋瑞珂第6连为前兵,急行追至苏州城下,敌已弃守,“虽然两天两夜未曾合眼,大家仍然精神抖擞,毫无倦意。”第63团分乘小火轮和民船驶入常熟,俘虏五百余人,缴获手枪七十余支。宋瑞珂和官兵们兴奋地谈起革命愿景:“等把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和土豪劣绅都打倒了,农民不再缴租给地主,实行‘耕者有其田’,我们也好解甲归田了。”作为一名北伐军下级军官,宋瑞珂以为成功在望,万万不会想到一股革命“逆流”正在蓄势待发。

▶“先烈之血,主义之花”

1964年2月,66岁的陈诚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治军从政数十年间所收集的各种文献精华,经由专人系统归类,以紫红色布面硬板纸作封面封底,精心装订72册,取名为“石叟丛书”。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陈诚档案不知不觉跨过五十多个春秋,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风云变幻,并不因为岁月的流逝稍有褪色。

1927年3月26日,蒋介石乘坐军舰抵达上海,第21师少校以上官佐奉命前往听训。蒋介石问陈诚:“你对这次战事,有何感想?”陈诚率然答道:“讨贼救民,是革命军人的本分,但以革命军人流血取得之政权,委诸政客官僚,未免有违初衷。”返回驻地路上,政治嗅觉灵敏的参谋长黄固悄悄拉住陈诚:“你今天的话,与总司令发问的意旨及其当前最大的忧虑,有所不合,你能了解否?”

随着北伐军事的节节推进,南方革命队伍的分裂迹象越来越明显,矛盾主要集中在国共两党之间展开,同时也牵涉到国民党内部复杂的党权、军权之争。4月12日,白崇禧以制止械斗为名,强行收缴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武器装备,造成“四一二”流血事件。

蒋介石宣布与共产党决裂,严重不忍骨肉相残,托病请辞,推荐陈诚代理师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是我们北伐的目的,现在帝国主义的军舰还停泊在下关江面,北洋军阀还盘踞在江北岸,我们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仍须团结一致,继续努力。”陈诚含着泪说:“现在凡是积极肯干的人,就被视为共产党,这样谁敢干?您走了我没有法子干的。”为报严重知遇之恩,陈诚亦请交卸本兼各职。“这是一支革命的部队,你要好好地维持,我虽然离开,当尽力帮你的忙。”严重安慰陈诚,毅然脱下军装,避居杭州法相寺,筹办“国民革命军第廿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

袁守谦记得很清楚,严重移交师长,账目分明,除拨出作为建筑阵亡将士公墓之经费外,一概交给陈诚接收。据项士元《北征日记》,4月17日“觅定本师阵亡将士墓地于南高峰下”,“此地前瞰西湖,左右山阜拱抱,风景甚胜,其左侧有石穴,相传为定光佛当年趺坐处,穴前有泉一泓,大旱不干,严先生履勘,颇加爱赏,将来建筑菷成,此山又添一胜迹矣”。南高峰这一块风水宝地原属法相寺栖云堂名下私产,项士元沟通现任住持仰高及其两位徒弟,最终以1700元完成过户,“契约”后来交到陈诚手中,完整保留至今。

有了墓地,严重指定袁守谦派员到龙游、桐庐、吴江、苏州、常熟等地,蒐集烈士遗骸火化,先后运回骨灰约200余具,“惟死事者实不止此数”,有些当时“未及掩埋或未立标记”的当然无法一一核实。遗憾之余,严重定名第21师北伐阵亡烈士墓为“血园”,寓意“先烈之血,主义之花”。

▶骨肉相连的情感纽带

2009年春天,在落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发现了“血园陵”历史遗迹。由于年代久远,管理处又不谙北伐战史,考据工作一度陷入困境,直到通过查阅袁守谦、宋瑞珂的回忆文章,才得以确定遗迹为国民革命军第21师北伐阵亡将士墓。花港管理处随即对血园陵进行遗址保护项目建设,依靠几张仅有的模糊老照片,尽力恢复了陵园的基本框架,但遗憾不少,许多标志性建筑并未得到修缮还原。

走进“血园陵”遗址,我们看到共分四层,占地约两千多平方米。第一层,昔日的大门和铁皮亭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圆桌般大小的坚硬亭基。第二层,原为钢筋牌坊四柱,今日徒存约五六米长的水泥部件和一排青白色的装饰栏杆。第三层,当年“血园陵”的重中之重灵骨塔,最应该恢复的部件荡然无存,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的烈士墓就是在原灵骨塔遗址上建成,灵骨塔台基部分约7.7米见方,现已修入烈士墓内,看不见了。”第四层,陈诚档案清楚显示乃一幢二层三开间小洋楼,如今还能看到一点残存的台基、柱础、排水沟及半圆形的废弃小水池。

“那时陵墓用石墙围着,大门是两扇五六米高的铁门。进了大门是铁皮亭,顶是洋铁皮做的,柱子是木头的,坐十五六个人不成问题。再往上走,是一个牌坊,两边各有两根柱子,顶端有根横梁,上面写着‘铁血丹心’四个大字。”据守陵人后代,七十多岁的陈国光老人口述,他的外公叶云飞是陈诚的亲戚,1927年举家搬迁杭州,接下了守陵任务。“小时候我常常会到灵骨塔里去,那时的灵骨塔,十来米高,四面都有圆形拱门可以进入。”我们对比陈诚档案中的老照片,发现陈老记忆惊人,他所描述的“血园陵”曾经真实存在。

1932年元旦,陈诚与谭祥正式结为夫妻,婚后即赴杭州度蜜月。此时的陈诚已是第18军中将军长,妻子谭祥是谭延闿的爱女。原来,谭延闿在1930年病逝前嘱托宋美龄,要为谭祥物色一位才识卓越的夫婿。因缘际会,陈诚在南京政府讨伐孙传芳、唐生智、阎锡山的一系列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渐渐获得蒋介石重用,从而赢取谭祥芳心暗许。来到杭州,陈诚挂念北伐阵亡将士,首先带着新婚妻子拜谒“血园陵”,由此留下一组珍贵旧影,也为后人追寻历史提供了一份有力物证。( 冯 杰 白中琪)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