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拜相的风水宝地是怎么样的呢(清代马上封侯和田玉)


封侯拜相,这个典故是从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弘开始的。丞相封侯在刘邦时期已有先例,此前秦朝取消了分封,诸多功臣只能得到丰厚的赏赐,而不能得邑封爵。刘邦当皇帝后实行的是分封与郡县并存的制度,所以汉武帝之前的丞相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都是侯爵。而公孙弘既不是开国功臣之后,又没有军功,也就没有任何爵位。由于之前的丞相都是侯爵,汉武帝为此给他加封侯爵,不过是较低的乡侯。在这之前,并没有乡侯的等级,这也是从公孙弘开始的。自此之后,封侯拜相成了惯例,后世有的丞相还封了公爵甚至是王爵。

历来封侯拜相都是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豪迈,任谁都不可能不想要。然而,还真有不想要的,甚至叩头痛哭,这个人就是公孙贺。

公孙贺是汉武帝后期的丞相,当初汉武帝让他当丞相时,他跪在地上痛哭失声,说啥也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一生气,把印信往那一扔、甩袖子走人了。公孙贺哭着说:“我危险了!”果不其然,后来公孙贺死在狱中,全家被诛。

公孙贺并非能未卜先知,而是在汉武帝统治期间,凡是当过丞相的,除了公孙弘和石庆之外,几乎没有善终的。比如窦婴被弃市,庄青翟自杀,刘屈牦被处斩。

究其缘由,除了武帝一朝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外,最主要的是,武帝是一个非常暴戾的皇帝,他喜欢任用酷吏。比如最具争议的张汤就是其中之一。

张汤其实还算是一个廉吏,死的时候家里不过区区五百金,还是自己的俸禄以及皇帝的赏赐。关于张汤之死,属于武帝一朝的一个冤案,冤案的炮制者就是当时的丞相李文。不过,究其原因还在张汤自己身上。张汤作为酷吏,得罪了不少人,而他最不应该的就是为人骄矜。和武帝议事动辄一天,丞相往往只是坐陪,屡屡越位行丞相事,对于其他官员更是看不起,视若小吏。如此的做派,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记得明代吕坤的《呻吟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兰以火而香,亦以火而灭;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声,亦以火而泄。阴者,所以存也;阳者,所以亡也。岂独声色、气味然哉?世知郁者之为足,是谓万年之烛。”意思就是,隐忍而不外露就能够长存,外露而不敛藏,就要灭亡。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