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合击加速器下载


正文内容

一、策略:反弹未完,TMT仍可能有配置机会

复盘历史,5-6月业绩空窗期TMT行情主要受政策和产业催化、流动性驱动,7月受基本面和政策影响较大。(1)5-6月A股业绩空窗期,政策和产业催化、流动性是影响TMT行情的核心因素。一是5-6月TMT行情相对较好:2010年以来14年中有10年TMT指数5-6月相对沪深300有超额收益。二是国内鼓励科技的产业政策和海外业绩、技术迭代等产业催化是驱动5-6月TMT有相对收益的核心因素。三是流动性也是影响5-6月TMT行情的重要因素,如2017、2018年5-6月美联储加息TMT表现相对偏弱。四是经济基本面对5-6月TMT行情影响有限。(2)7月步入业绩预告披露期,经济和盈利基本面、政策是核心影响因素。一是7月TMT行情相对偏弱。二是经济和盈利基本面是核心影响因素:首先,经济数据偏弱时TMT指数7月难有超额收益;其次,中报业绩预告改善或增速偏高时TMT板块表现相对较强。三是7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对TMT行情有一定影响。

当前来看,TMT短期仍可能有配置机会。比照复盘,当前来看:(1)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海外产业催化、国内流动性维持宽松等使得5-6月TMT仍可能有配置机会。一是政策和产业催化上,6月可能不断出现:首先,国内政策上,7月三中全会来临前,科技创新等相关的政策可能不断出台和落地;其次,产业催化上,7大海外科技巨头一季度利润平均增速高达78.2%,海外AI大模型迭代更新、AI手机和AI PC等新产品都可能加速落地。二是流动性上,维持宽松。(2)经济修复预期和TMT中报业绩可能回升、科技创新政策催化等使得7月TMT也有一定配置机会。一是经济和盈利基本面上,7月经济可能继续修复,TMT中报业绩可能有所回升。二是政策上,7月政治局会议和三中全会可能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等政策。

短期调整幅度有限,反弹未完。(1)分子端:经济延续修复预期。一是高频数据显示地产销售有所回升。二是超长国债发行后,开工率回暖指向基建相关项目开工可能加速。(2)流动性:维持宽松。一是美国通胀和就业压力有所缓和,尽管美联储会议纪要仍偏鹰,但年内降息是大概率,美元走弱、国内经济修复预期下人民币汇率偏强,海外对国内宽松掣肘的影响下降;二是地产大幅放松、国内经济修复预期和风险偏好可能上升,外资、融资短期可能持续流入。(3)风险偏好:短期受压制,但难进一步下行。围台军演压制市场情绪,但中美、中欧短期关系明显改善,地缘风险难持续上升;地产放松、超长国债发行等政策依然对风险偏好有支撑。

短期继续关注TMT、核心资产和顺周期。(1)短期TMT和核心资产仍是配置方向:一是历史经验上,历年5-6月科技成长以及消费占优,5-7月科技成长、消费以及部分周期占优;当前指向TMT、大众消费以及上游周期。二是尽管短期受地缘风险担忧压制,但地产销售和经济修复预期回升,外资短期大概率继续流入,外资偏好的核心资产如食品饮料、电新、家电、化工等仍可能被逢低配置。(2)短期继续关注:一是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通信(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计算机(自动驾驶、数据要素)、电子(半导体)、传媒(AI应用);二是受益于经济修复和外资流入的电新(电池、风电)、家电、食品饮料、化工、地产产业链等。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未来不一定适用、政策超预期变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参考报告:《反弹未完,TMT仍可能有配置机会》

分析师:邓利军,S0910523080001

二、电子:韦尔股份

CIS技术全球领先,穿越周期开启新一轮增长曲线:公司智能手机CIS在低功耗宽动态降噪等指标上全球领先,研发投入深耕技术积累,高筑产品核心竞争力,助力公司穿越周期,重回增长。继公司2019年发布48M拳头产品、2020年上半年再发布64M重磅级产品突破中低端手机后置主摄,23Q3公司50MP系列新品实现量产交付,再突破4000元以上机型后置主摄,至此公司完成了全系列机型后置主摄产品布局,2023年手机CIS中超60%为50MP及以上产品。回顾过去重磅级产品突破后公司的季度业绩弹性,我们认为50MP系列芯片(包括OV50H-高端旗舰后置主摄/OV50K-LOFIC技术全球领先/OV50D等)放量以及手机副摄等后置配置逐渐升级至50MP将助力公司穿越周期重回增长赛道。在汽车CIS领域,继续保持行业领先,8M像素渗透率逐年提升,依托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遥遥领先地位有望继续实现较高的增速。

CIS行业库存回归常态,公司24Q1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三星近期业绩说明会以及我们行业研究,CIS经历过去1年多的低毛利降价去库,行业库存已基本回归常态,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内积极去库存,存货回归非常健康水位,供给侧有海力士退出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产能受HBM一定挤压,供给侧格局逐渐优化,需求端则逐渐缓和,多数产品价格也开始底部回升,24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8亿元,销售毛利率为27.89%环比去年Q4提升4.91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依托公司产品与技术持续的领先性,有望助力公司延续24Q1盈利能力的增长态势。

触控显示业务逐渐好转,模拟产品线日益丰富:公司在触控显示(TDDI)领域实现了产品全覆盖,同时布局车载TDDI产品。在OLED领域,公司与全中国领先的面板制造商密切合作,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智能手机的OLED DDIC;随着国内OLED产线逐渐投产,公司OLED DDIC有望迎来更多导入机会。通过原TED产品在品牌客户持续量产和新产品导入,公司有望在客户笔电显示项目中获得更多量产机会。公司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组合已覆盖消费电子产品和物联网的多种应用,同时收购芯力特新增车用模拟IC产品线。随着模拟产品布局持续丰富,公司系统级解决方案日趋成熟,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维持之前业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80.84/327.17/380.50亿元,增速分别为33.6%/16.5%/16.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8/45.19/58.50亿元,增速分别为495.4%/36.6%/29.5%;PE分别为37.9/27.7/21.4。韦尔股份坚持“3+N”产品布局战略,在CIS产品矩阵实现了中高端全系列覆盖,多种核心技术持续精进,提供超高质成像,高筑产品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内OLED面板产能逐步释放,触控与显示业务有望贡献业绩增长新动力;模拟业务产品布局持续丰富,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持续推荐,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与市场波动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报告引用资料存在信息滞后风险。

参考报告:《韦尔股份(603501.SH):CIS技术全球领先,穿越周期再启航》

分析师:孙远峰,S0910522120001、王海维,S0910523020005

三、电子:华勤技术

国产ODM龙头,布局稳健、强者更强:公司成立于2005年,经过18年的探索和发展,华勤技术从成立之初的以研发设计为主的IDH业务模式逐步发展到目前集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为一体的ODM业务模式,并由手机单一产品逐步发展为以智能手机为主,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AIoT产品及服务器共生发展的多品类智能硬件平台。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智能手机IDH/ODM厂商出货量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华勤技术以27.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龙旗、闻泰、天珑、Mobiwire。2015年至2019年,华勤技术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依靠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硬件领域积累的研发经验、制造经验和客户口碑,公司产品线逐渐丰富,逐渐完善了多品类ODM业务模式。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智能手机为主,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AIoT产品及服务器全面发展的多品类产品结构,发展为国际领先的多品类智能硬件ODM厂商。未来公司将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深度赋能各品类智能硬件产品,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司在智能手机等业务领域中积累的强大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供应链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和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致力于打造2+N+3(“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消费类电子产品”+“企业级数据中心产品+汽车电子产品+软件”)的产品结构。

PC、服务器等业务持续发力,新一轮成长曲线确立:由于笔记本电脑行业技术发展与方案设计较为成熟,产业链分工明确、完整,更新迭代的幅度较小。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1年约91%的笔记本电脑是由ODM/EMS厂商生产。公司从2015年战略布局笔记本电脑市场,将智能手机等产品的轻薄化技术、窄边框设计、功耗设计与金属工艺等应用到笔记本电脑 ,在笔记本电脑业务领域,获得笔记本电脑头部品牌的认可。根据IDC发布的“全球笔记本电脑组装产业出货量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Q1全球笔记本电脑代工仍以广达、仁宝、联宝等中国台湾厂商为主,广达持续领先其他竞争者,占据了全球笔记本电脑代工市场29.3%的市场份额,仁宝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市占率约20.8%,联宝位居第三位,市场份额为11.3%,紧随其后的则是纬创(10.7%)与英业达(8.2%)。公司与联想、宏基、华硕、小米等多品牌形成了深入合作,伴随着公司募投项目逐步落地带来的产能释放,公司PC业务仍具备较大的扩展空间。服务器方面,公司从2017年开始战略布局服务器ODM市场,经过数年潜心研发和技术积淀,公司在服务器ODM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2024年1月份,率先发布NVIDIA L20 GPU太行系列AI服务器,目前一季度已经量产出货最新的NV L20 GPU AI服务器产品,NV H20 GPU 平台产品也在完成互联网客户的适配和集群的灰度测试,正在导入中,二季度可形成批量出货。我们认为,公司笔电、服务器等多业务将持续发力,新一轮成长曲线已经确立。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及下游如数据中心等业务高景气度,我们将公司2024年、2025年营收预测由之前的979.53亿元、1157.33亿元分别上调至1014.35亿元、1163.52亿元,预计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1304.58亿元,将2024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之前的28.06亿元、35.59亿元分别上调至30.05亿元、36.04亿元,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2.01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7.8倍、14.8倍、12.7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景气、同业竞争加剧、新品研发及导入不及预期

参考报告:《华勤技术(603296.SH):ODM龙头强者更强,高性能计算成长动能充沛》

分析师:孙远峰,S0910522120001、王臣复,S0910523020006

四、通信:紫光股份

事件:2024年4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3.08亿元,同比增长4.39%,实现归母净利润21.03亿元,同比下降2.54%。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6亿元,同比增长 2.89%,实现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下降5.76%。

营收稳步增长,研发力度持续加大。公司作为全球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智慧应用服务的领先者,提供智能化的网络、计算、存储、云计算、安全和智能终端等全栈 ICT 基础设施及服务。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3.08亿元,同比增长4.39%,其中ICT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15.06 亿元,同比增长 10.15%,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 66.63%,实现归母净利润21.03亿元,同比下降2.54%,实现扣非净利率16.75亿元,同比下降4.80%,毛利率19.60%。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6亿元,同比增长 2.89%,实现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下降5.76%。控股子公司新华三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519.39亿元,同比增长4.27%;实现净利润34.11亿元。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力度,2023年研发投入56.43亿元,同比增长6.50%,研发人员7693人,占公司总员工人数达40%,专利申请总量累积超过14,000件,其中90%以上是发明专利,参与已发布国际标准 3 项、国家标准 65 项、行业标准 115 项。

构筑云智原生数字平台,抢占AI算力高地。2023 年,公司推出“AIGC 开放战略”,全面布局 AIGC 领域,发布了“百业灵犀LinSeer”私域大模型、百业灵犀大模型使能平台、百业灵犀 AI 助手等系列产品。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单芯片 51.2T 800G CPO 硅光数据中心交换机、800G 标准交换机、新一代智算 AI 核心交换机等多款交换机产品,全面实现智算网络高吞吐、低时延、绿色节能三大需求。发布全光网络 3.0 解决方案,让用户能够用一套架构解决多种需求。公司推出CR16005E-F 和 CR16010E-F 等路由器在运营商领域持续突破,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广电中标多个重要项目并推进落地。推出多款 GPU 服务器和对应的液冷机型、H3C UniServer R5350 G6、面向 AIGC 场景的 AI 一站式开发平台,助力企业 AIGC 应用落地。发布新一代绿洲平台 3.0,形成产品+方案+ 服务一体化能力,助力客户业务持续创新。发布云原生全链路观测平台,打造云原生应用运维的优势能力。推出全新一代 M9000-X 旗舰防火墙、应用交付安全网关产品、AIGC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数据安全解决方案、车联网安全解决方案等安全解决方案,全面赋能各种安全应用场景。

深耕行业数字化转型,国际业务拓展加速。2023 年,公司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网交换机、数据中心交换机、园区交换机市场、企业网路由器市场、 X86 服务器市场、 GPU 服务器市场、超融合市场,分别以 32.9%、34.2%、28.4%、36.8%、30.9%、15.8%、19.7%、18.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中国企业级 WLAN 市场、刀片服务器市场,分别以 27.4%、5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公司服务 10,000 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包括 30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400 多家中国 500 强企业和 90%以上的央企客户。2023年,新华三持续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发布全新海外战略。与东南亚、中东、中亚的地方政府、教育、医疗、运营商、企业等单位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参与沙特 NEOM 新城等项目,为泰国、哈萨克斯坦当地运营商提供高性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新华三国际业务整体销售规模持续扩大,营业收入达到22.02亿元,同比增长19.70%。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将直接受益数字经济及算力爆发带来的市场增量,将长期保持较高成长性,但受外部环境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的盈利情况,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896.77/1013.35/1094.42亿元,同比增长16.0%/13.0%/8.0%,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7/33.92/36.36亿元,同比增长23.0% /31.1%/7.2%,对应EPS 0.90 /1.19 / 1.27元,当前市值对应PE约为 23.2 / 17.7 / 16.5(假设2024年新华三100%业绩并表,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约为 42.53/ 50.58/53.02亿元,PE 14.1/11.8/11.3);考虑到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及业务发展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已处于被低估阶段,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收购新华三公司股权不及预期。

参考报告:《紫光股份(000938.SZ):市场承压业绩平稳,国际业务+AI成新增长点》

分析师:李宏涛,S0910523030003

五、通信:菲菱科思

事件:2023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3.52亿元,同比增长6.54%;实现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15.68%;23Q1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减少15.17%。

整体经营稳健,主要客户稳定。2022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52亿元,同比增加 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5亿元,同比增加 15.68%,22年公司交换机、路由器及无线产品、通讯组件类产品及其他分别实现收入20.96亿元、2.08亿元、0.49亿元,分别增长9.10%、下降21.05%、增长104.62%。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525万元。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新华三、S 客户,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公司年度销售额 95%以上,第一大客户比例逐步下降。

网络设备赛道景气提升,高端交换机突破。根据 IDC 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将由 2019 年的 45ZB 增长至 2025 年的 175ZB,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 25.40%。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推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持续扩大趋势,我国 25G/100G 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市场规模将由 2017 年的 1.08 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的25.1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56.86%;另外据 Dell’Oro Group 预测,未来 400G 及以上速率交换机将成为市场主流。公司网络设备定位于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兼顾消费级市场,广泛应用于运营商、政府、金融、教育、能源、电力、交通、中小企业、医院等以及个人消费市场等诸多领域。目前公司已具备 100G/400G 数据中心主流的接口速率、高带宽、大容量交换机的硬件开发能力,同时也启动了基于 intel 至强系列 x86CPU 的 COM-E 模块开发。公司具有 400G 核心交换机产品硬件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对于高端交换机在硬件方面公司储备了从整机设计、信号仿真、板内大电流电源等研发技术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海宁工厂建设有序推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人员及研发经费投入,2022年研发人员418人,占总人数31%;研发投入金额1亿元,占营业收入占比4.48%。目前公司已开展基于国产化芯片、博通交换芯片的数据中心交换机研发,其中基于国产交换芯片三层工业交换机的研发项目,支持 QSGMII 和 USXGMII-M 等端 口形态,提供从 100M 到 100G 的全速率端口能力,上行支持 10G/40G/25G/50G/100G,在 5G 承载接入、数据中心管理交换机等新兴领域实现更多产品应用。公司通过浙江子公司位于海宁的募投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中高端交换机,2022 年 8 月底,海宁部分产线进入正式投产,2022 年 9 月份已建产线开始进入了量产阶段,公司整体已形成了以企业级网络设备为主、加快推进数据中心交换机和智能终端无线产品类等的多元化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受益算力赛道景气提升及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将长期保持较高成长性。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 30.70/ 41.87/ 53.18亿元,同比增长30.5%/36.4%/27.0%,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 3.43/4.10亿元,同比增长 21.0% / 45.2% / 19.4%,对应EPS 3.41/4.95 / 5.91元,PE 27.6 / 19.0 / 15.9;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

参考报告:《菲菱科思(301191.SZ):算力加速驱动景气提升,高端交换机突破》

分析师:李宏涛,S0910523030003

六、传媒:恺英网络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95亿元,同比增长15.30%;归母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增长42.57%。每10股派现1元(含税),不转增。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36.93%;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47.06%,主要由于公司游戏表现良好带来收入增加所致。

情怀武侠+多样化创新IP,游戏主业多元化发展。公司专注于精品化网络游戏产品的研发、制作和运营,始终坚持“研发、发行、投资+IP”三大板块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受益于《原始传奇》、《敢达争锋对决》、《热血合击》、《天使之战》、《永恒联盟》等长线产品的稳定运营以及《新倚天屠龙记》、《仙剑奇侠传:新的开始》、《石器时代:觉醒》等新上线产品的出色表现,公司近年经营业绩延续增长态势。研发方面:在复古情怀类游戏领域,公司依靠长期积累的强大研发实力、丰富运营经验、深厚行业资源以及众多经典产品,已建立起独有竞争壁垒。在创新精品类游戏领域,实时对战游戏《敢达争锋对决》、卡牌策略回合游戏《纳萨力克之王》、VR游戏《Mecha Party》、回合制 RPG 游戏《石器时代:觉醒》等均表现不俗,多款游戏先后在不同榜单名列翘楚。4月26日,公司自研自发的游戏产品《盗墓笔记:启程》获得版号。发行方面:公司旗下XY发行平台(XY.COM)是国内知名精品游戏运营平台,上线运营至今累计推出精品游戏逾百款,涵盖多种类型手游、页游、H5游戏,拥有广泛用户群。投资+IP业务方面:公司产业投资以深度战略协同、反哺主业为核心目的,投资标的主要聚焦游戏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布局自研产品线外其他拥有差异化特色及创意玩法的研发工作室,补充公司产品线,并推动战略投资企业与公司发行业务板块形成强业务协同效应。在IP方面,公司积极孵化“蓝月”等自有标杆级别IP,自主孵化“百工灵”、“岁时令”等优质IP,亦积极引入包括 “机动战士敢达系列”、“OVERLORD”、“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热血江湖”、“龙族(Dragon Raja)”等知名IP,支撑公司产品多样化的目标。

多赛道业务持续开拓,竞争优势日渐显著。公司在多领域持续发挥优势,赋能游戏主业发展。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5.2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2.26%。公司通过针对性的细分领域训练和应用,让AI更加贴合自身需求。目前,公司自研的“形意”大模型已应用于实际研发场景,为多个项目的研发显著增效。长周期精品运营方面:公司高度重视游戏产品生命周期及其可持续盈利能力,目前已成功运营多款长周期精品产品。引进方面:公司与众多优秀游戏研发商建立了紧密的代理运营合作关系,不断成熟、完善的产品引入机制已逐步沉淀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IP及商业化方面,公司“发展IP多元化”路线并与世纪华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加强公司主业发展并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国内外游戏市场均呈复苏态势,用户消费意愿回升。全球游戏市场:据游戏市场研究及数据分析咨询公司Newzoo于2024年1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游戏市场整体创造1840亿美元,同比增长0.6%。同时,全球玩家数量在2023年增长到了33.05亿人,同比增长4.3%。国内游戏市场: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3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元关口。用户规模6.68亿人,同比增长0.61%,为历史新高点。2023年中国游戏ARPU值达453.48元,同比增长13.26%。优质长线运营游戏叠加爆款新游持续多端发力,政策端自去年12月至今年3月游戏版号发放持续破百,游戏产业复苏可期,公司业绩有望深度受益。

投资建议:情怀叠加创新,赋能优质IP,主业有望延续增长趋势。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至2026年收入分别为53.89亿元、64.99亿元、75.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9亿元、24.90亿元、29.36亿元;EPS分别为0.89、1.16和1.36元;对应PE分别为13.4、10.4、8.8;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游戏产品流水收入不及预期、AI技术潜在风险等。

参考报告:《恺英网络(002517.SZ):情怀+创新筑IP护城河,重点游戏赋能稳健增长》

分析师:倪爽,S0910523020003

七、电新:望变电气

民营取向硅钢龙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突出。公司是国内民营取向硅钢龙头,取向硅钢产量排名全国第三,民营企业第一。2023年全年生产取向硅钢12.59万吨,较去年增加1.47万吨, 同比+13.25%,创历史新高。输配电业务实现收入13.53亿元,同比+38.52%;毛利率15.32%,同比+0.49pct。在国内取向硅钢大量产能投放市场、销售价格持续下跌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仍然实现两大业务产销量增长,凸显了产业相互补充和依存的战略定位精准及产业链协同优势。

变压器持续景气,收购云变强化竞争力。公司全年生产电力变压器1,133.25万kVA,同比+32.90%,创历史新高。110kV及以下节能型变压器智能化工厂技改项目24Q1进入设备交付安装高峰期。24年完成云变电气的收购,电压等级提升至500kV,在铁路牵引变、高海拔大容量等级领域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随着“双碳”政策、配网政策及新能效标准(GB 20052-2024)的陆续发布,同时受益于能源转型趋势下风光的高速发展、AI算力崛起引致的用电量上升与全球电网新周期下电力设备庞大的海外需求,变压器景气度有望持续。

高牌号取向硅钢产能提升,受益高牌号硅钢价格上涨与需求上升。24年4月,取向硅钢价格出现22年底以来的首次上涨,宝钢股份24年4月B30G130、B23R085型号取向硅钢月均价环比均上涨176.62元/吨,且高牌号取向硅钢产品市场上资源偏紧,需求逐渐增加。截至24年4月,公司八万吨高端磁性新材料项目进入全线调试阶段,首批取向硅钢成品卷下线在即,可明显受益价格上涨及高牌号取向硅钢需求增加趋势。公司23年研发投入1.70亿元,同比+70%,实现了0.20mm、0.23mm和0.27mm厚度规格产品稳定生产,突破23QH080牌号的技术瓶颈,以23QH085/23QH090牌号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已研发成功并陆续实现销售。随着产品牌号的结构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唯一打通上游原材料至下游服务的变压器厂商,受益于能源转型和全球电网建设进入新周期,高牌号硅钢的占比提高带来业绩向上弹性,随着变压器智能化工厂技改项目推进以及云变收购完成,综合竞争力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预测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4.59和6.12亿元,对应EPS0.93、1.38和1.84元,PE为19.7、13.3、9.9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1.新品研发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3.汇率变动风险;4.其他不可抗因素。

参考报告:《望变电气(603191.SH)):高端硅钢+变压器双轮驱动,业绩修复可期》

分析师:张文臣,S0910523020004、周涛,S0910523050001、申文雯,S0910523110001

八、电新:宁德时代

事件:公司发布一季报,2024Q1实现营业总收入797.71亿元,同比-10.41%,环比-2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10亿元,同比+7.00%、环比-19.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47亿元,同比+18.56%、环比-29.47%。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凝聚态电池适配飞行汽车等新型领域。2024Q1公司电池出货95GWh,同比增长超25%,其中储能占比接近20%。市占率方面,据SNE统计,2024年1-2月公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38.4%,同比增长5pct;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2024年1-3月公司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48.9%,同比增长4pct。新技术方面,公司凝聚态电池可用于民用飞机电动化,适配飞行汽车等新型应用领域。此外,公司设立绿能公司获取绿电指标并进行绿能开发,保障零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盈利能力稳定,现金储备充裕。公司2024Q1实现营业总收入797.71亿元、同比-10.41%,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下降电池价格相应下行所致。公司综合毛利率26.42%,同比+5.15pct、环比+0.75pct,净利率14.03%,同比+2.71pct、环比+0.63pct。公司销售费用率4.25%、同比+0.97pct,管理费用率2.89%、同比+0.81pct,财务费用率0.39%、同比+0.92pct。公司研发投入43.40亿元、同比-6.71%,研发费用率5.44%、同比+0.22pct。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83.58亿元,同比增长35.25%,主要系销售商品等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增加,运营效率提升所致;期末货币资金达2886亿元。受益于政府补助和先进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公司2024Q1实现其他收益32亿元,其中政府补助约18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为锂电池行业龙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对锂电池的强劲需求,盈利能力稳定,同时,引领新技术变革,推动行业进步,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9.03亿元、568.70亿元和665.20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18.5、15.3、13.0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公司新产线投产不及预期,上游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等。

参考报告:《宁德时代(300750.SZ):盈利能力稳定,市场份额提升》

九、食品饮料:贵州茅台

23年圆满收官、新品渠道亮点颇多。2023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公告,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其中茅台酒营业收入约1258亿元,系列酒营业收入约204亿元,,超额完成年初15%的增长目标;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公司生产茅台酒基酒约5.72万吨,同比增长约0.7%,系列酒基酒约4.29万吨,同比增长约22.3%。

根据茅台集团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议及贵州茅台公众号,2023年茅台集团预计实现营收1645亿元,同比增长20.5%,利润总额将首次超千亿元,实现利润1083.5亿元,同比增长18.8%,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持续领跑行业。2023年茅台经营亮点颇多:1)新品:茅台1935单品销售超110亿,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百亿目标,成为新的百亿大单品;2)新渠道:2023年“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注册用户超5300万人,日活用户超480万人,平台累计交易额达443亿元,巽风数字世界注册用户530万人,交易额48亿,茅台家族产品新增渠道数量同比增加170%。

24年“四端”并驾齐驱,坚持“终端为王”。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议上,董事长丁雄军总提出2024年坚持“产品、渠道、品牌、终端”四端并驾齐驱,打出第四张王牌“终端为王”,丁总综合梳理白酒产业发展规律,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产品为王;上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时代是渠道为王;2000年之后,随着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白酒进入品牌为王的时代;如今到今后一个时期内将是“终端为王”的时代。

此外,2024年将继续保持按月投放和高附加值产品分销政策基本不变,市场费用将重点加大对精品、生肖、100ml茅台酒、24节气及巽风酒市场投入力度,预计随着非标产品销售放量,公司茅台酒产品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中长期来看,行业调整过半,期待行业复苏。我们将本轮白酒调整周期跟上轮调整周期类比,思考如下:1) 周期判断:按照上一轮调整经验(12Q4-16年初/持续三年多),本轮调整21Q4开始预计调整至24年结束,此外上轮调整股价见底是15Q3,本轮预计现在处于15年初曙光乍现阶段,不宜过度悲观;2) 预期节奏:终端销售变差/库存积压(已实现)—酒企调整战略方向及人事变动(已出现)—战略执行/终端改善(半年时间)—报表改善(预期25年);3)当下时点及关注:当下处于战略执行情况,白酒子赛道关注高端及地产酒,股票关注稳定性、确定性两类,稳定性选高端(贵州茅台)、确定性优选地产酒(苏酒、徽酒等);4)公司层面:未来三年量增价增,公司业绩确定性强。从销量来看,未来三年公司基酒储备充足,茅台酒基酒CAGR为4.4%、系列酒基酒CAGR为11.8%,充足的基酒储备为后续产品销售提供支持;从吨价来看,随着非标产品的推出放量、1935等大单品的放量,产品结构有望继续升级。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公司量价策略更加游刃有余,一方面公司上调飞天出厂价,幅度约20%,另一方面,2020年基酒储备充足为2024年茅台酒销售提供支持,第三,公司精品、生肖、100ml茅台酒、24节气及1935等大单品有望延续趋势继续放量,公司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看,根据上轮周期经验,本轮白酒周期调整已过半,当下处于战略改变执行阶段,高端白酒具有布局性价比。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7.2%、16.9%和15.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7.3%、18.0%、16.8%,EPS分别为58.58、69.13 和80.77元,对应PE分别为28x、23x、2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省内竞争加剧,公司出现重大管理瑕疵;宏观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白酒消费有大幅下滑等。

参考报告:《贵州茅台(600519.SH):23年圆满收官,24年四端齐驱》

分析师:李鑫鑫,S0910523120001

十、食品饮料:劲仔食品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3年实现营收20.65亿元,同比+41.26%;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68.12%;扣非归母净利润 1.86亿元,同比+64.50%。其中,23Q4实现营收5.72亿元,同比+26.51%;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122.76%;扣非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153.92%。

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5.40亿元,同比+23.58%;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87.73%;扣非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77.45%。

根据劲仔食品集团官微公众号,公司提出未来三年再倍增目标,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约25%。

投资要点:

收入分析:鹌鹑蛋放量驱动高增,大包装+散称助力渠道升级。23年公司实现营收20.65亿元,同比+41.26%(其中Q1:+68.40%;Q2:+35.17%;Q3:+45.92%;Q4:+26.51%)。上市三年倍增目标顺利实现,春节错期下23Q4增速稍有放缓;1)分品类,23年鱼制品/禽类制品/豆制品/蔬菜制品分别实现营收12.91/4.52/2.17/0.72亿元,分别同比+
25.87%/147.56%/18.68%/88.24%。鹌鹑蛋第二增长曲线23年营收突破3亿元,快速放量带动禽类制品高增;蔬菜制品增长亮眼主要系魔芋增长较快;2)分规格,据公司公告,23年小包装营收占比49%,同比+16%;大包装营收占比31%,同比+40%;散称营收占比20%,同比+197%,大包装+散称占比超50%,带动BC超、KA、零食专营等高势能渠道增长,公司渠道结构升级卓有成效;3)分渠道,公司持续推进全渠道稳健发展,公司23年末经销商3057个(净增790个),其中散称经销商超500家;23年末合作零食专营客户超100家,覆盖门店数超2万家;23年天猫/抖音及其他新媒体平台分别实现营收0.44/1.03亿元,分别同比+32.79%/+142.60%。

利润分析:成本改善叠加规模效应,利润表现亮眼。23年公司毛利率为28.17%,同比+2.54pct;23Q4毛利率为32.61%,同比+7.91pct。毛利率明显提升主要系原材料成本高位回落;公司品类规模提升带动规模效应释放。23Q4因新品策略调整、春节错期等因素货折减少,毛利率进一步优化。23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76%/4.04%/1.92%,分别同比+0.09/-0.44/-0.14pct,期间费用率整体稳定;23Q4销售费用率同比-1.97pct至8.98%,主要系春节备货错峰费用投入减少及规模提升摊薄费用率。23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0.15%,同比+1.62pct;23Q4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3.36%,同比+5.77pct,Q4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主要系毛利率大幅提升及费用投入收缩。

24Q1经营分析:营收增速略有放缓,利润延续高增。24Q1实现营收5.40亿元,同比+23.58%,增速略有放缓主要因线上渠道价盘管理及费用投放调整,后续更多产品导入线上渠道增长潜力有望逐步释放。24Q1毛利率30.02%,同比+4.04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原材料成本维持低位及公司规模效应。24Q1销售费用率达13.12%,同比+1.24pct,主要系公司加大品牌推广力度。24Q1归母净利率同比+4.66pct至13.63%,规模效应叠加精益管理,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24年展望:第二曲线势能充足,渠道升级稳步推进。产品端,第二大单品鹌鹑蛋伴随产能瓶颈缓解、渠道铺货推进及品牌认知提升有望持续放量,鹌鹑蛋作为十亿级大单品势能充足。渠道端,当前大包装及散称装带动现代渠道拓展,公司品类和品规丰富可进一步提升经销商积极性,渠道结构升级有望持续推进。成本端,24年核心原材料成本有所改善,如鳀鱼干成本伴随运输成本及防疫成本降低有所改善;鹌鹑蛋成本受益于公司上游供应链优化及品类成熟度提升有望优化,24年毛利率有望进一步修复。当前公司发展战略清晰,高势能渠道布局可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反哺流通渠道;此外公司持续研发创新口味,差异化升级产品,大单品策略推动业绩高增。

中长期展望:现代渠道积极扩张、大包装助力品牌形象提升、品类丰富推动公司成长。当前公司依托大包装、散称积极扩张BC超、CVS等现代渠道,渠道拓展潜力充足。其次公司大包装渠道利润高于小包装,对经销商吸引力更高,且伴随渠道升级和经销商能力提升有助于公司提升品牌形象,占领消费者心智。此外,公司积极研发新品类、新口味,新品储备有望进一步推动公司成长。

投资建议:鹌鹑蛋第二曲线放量驱动高增,大包装+散称带动现代渠道、新兴渠道放量,公司渠道拓展空间足,成本优化及规模效应下利润弹性有望逐步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至2026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0.9%、23.9%、20.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8%、30.2%、25.1%,EPS分别为0.64元、0.83元 和1.04元,对应PE分别为22.5x、17.3x、13.8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原材料上涨风险,渠道拓展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等

参考报告:《劲仔食品(003000.SZ):三年收入翻番,增长势能强劲》

分析师:李鑫鑫,S0910523120001

十一、化工:云天化

事件:云天化发布2024Q1和2023财报,24Q1公司实现营收138.57亿元, 同比减少12.77%,环比减少12.06%;归母净利润14.59亿元,同比减少7.18%,环比增加78.46%;毛利率19.12%,同比提升1.49pct,环比提升0.4pct。2023年实现营收690.60亿元,同比减少8.30%;归母净利润45.22亿元,同比减少24.90%;毛利率15.18%,同比减少1.04pct。

产品价格下滑,良好产销支撑公司业绩。2023年受产品市场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情况出现一定下滑,但在春耕等季节性因素下,2024Q1公司产销情况稳中有进,较好支撑了公司业绩。24Q1公司磷铵、复合(混)肥、尿素、聚甲醛、黄磷、饲料级磷酸氢钙销量分别为118.03、42.65、61.84、2.61、0.61、11.59万吨,同比变化-3.71%、35.96%、31.52%、-1.88%、35.56%、0.09%,环比变化6.54%、4.87%、7.44%、6.97%、35.56%、-34.30%。2024年公司计划生产销售尿素254.49万吨、磷铵454.15万吨、复合肥192.51万吨,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58万吨、聚甲醛10.60万吨、黄磷3.02万吨。24Q1磷铵、复合(混)肥、尿素、聚甲醛、黄磷、饲料级磷酸氢钙收入分别为39.57、13.11、13.51、3.09、1.24、3.74亿元,同比变化-7.98%、15.92%、9.93%、-5.21%、3.33%、-6.73%,环比变化3.21%、1.79%、-2.31%、3.00%、24.00%、-32.97%,产品价格分别为3353、3073、2184、11855、20542、3227元/吨,同比变化-4.42%、-14.80%、-16.45%、-3.30%、-22.22%、-6.92%。

财务质量持续改善,高股息率价值凸显。随着近几年业绩和现金流的提升,公司财务状况持续好转,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的89.1%持续下降至24Q1的56.3%,积极优化长短借款总量和结构,短期借款从2019年的286亿元下降至24Q1的50亿元,长期借款从2019年的27亿提高至24Q1的116亿,财务费用也从2019年的23.5亿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7.0亿,极大缓解了公司财务压力。2023年拟派发现金红利 18.23亿元(含税),占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40.31%,较公司2022年30.47%提升9.84pct。以2024年4月24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4.9%,具有较高吸引力。

磷矿石价格维持高位,公司资源优势明显。百川盈孚数据信息显示,2021年磷矿石受下游磷肥、黄磷市场推涨、市场供不应求等影响,市场价格一路向上达至同期历史至高点。进入2022年,磷矿石市场变化多端,需求情况也是时有变动,截止12月末磷矿石30%品位市场均价为1041元/吨,与年初 645元/吨相比上涨396元/吨,涨幅约为61.40%。2023年,受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综合影响,磷矿石价格整体呈波浪走势。目前,下游磷肥需求平稳,磷矿石场内现货趋紧,2024年4月24日磷矿石30%品味市场均价为1015元/吨,仍维持历史高位。随着下游化肥需求稳中有增叠加新能源发展带来需求增量,磷矿石作为资源具有一定供给约束,价格中枢有望高位维持。公司现有磷矿储量近8亿吨,原矿生产能力1450万吨/年,擦洗选矿生产能力618万吨/年,浮选生产能力750万吨/年,是我国最大的磷矿采选企业之一。2024年2月,公司参股公司云南云天化聚磷新材料以8亿元竞得云南镇雄县碗厂磷矿普查探矿权,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磷资源优势。

持续巩固资源和规模优势,看好公司稳步发展。云天化作为国内磷化工龙头企业,围绕磷资源深度利用,持续巩固资源和规模优势。截止2023年末,公司磷肥产能55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其中,磷酸二铵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尿素产能260万吨/年,分别布局在云南120万吨/年,内蒙古80万吨/年,青海60万吨/年;饲料级磷酸钙盐产能50万吨/年,其中MDCP(饲料级磷酸一二钙)产能为45万吨在国内MDCP消费市场占有率达到70%左右,占全国磷酸钙盐消费市场10%;聚甲醛产能国内前列,在国内聚甲醛市场占有率15%左右,在国产聚甲醛市场占有率高达25%左右。公司于2023年3月14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青海云天化成为公司的子公司,其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4.48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化肥龙头地位。公司目前在建20万吨/年磷酸铁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项目和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配套450万吨/年磷矿浮选项目按计划推进中,预计投产后将进一步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云天化具备磷矿石-磷肥-磷化工一体化产业链,资源和规模优势显著,磷矿石高位维持,资产负债表持续改善,分红股息率具备较强吸引力。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718.69/728.16/736.25亿元,同比增长4.1%/1.3%/1.1%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66/51.01/53.86亿元,同比增长5.4%/7.0%/5.6%,对应PE分别为7.8x/7.3x/6.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扩产超预期;需求不及预期;安全环保风险。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