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成都景色迷人,长期在战乱中度日的杜甫深感此为世外桃源,遂便决定在此定居。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此处。当时杜甫所建的茅草屋早已随风雨刮打被毁坏了,如今后人为了纪念这段杜甫便在此地修建草堂。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如今,已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杜甫人物介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一间茅草屋丝毫掩盖不了杜甫的才气,在这里的几年时光,创作诗歌有两三百首,广为流传,其中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著名诗歌。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草堂留后世诗句著千秋

杜甫的茅屋是穿斗结构的川西民居建筑,以茅草覆顶,黄泥涂壁,一派田园农舍风味。草堂正门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系清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题“少陵草堂”碑刻取“草堂”二字刻成。步入草堂正门,迎面古木苍翠,当时杜甫很穷困,他修筑的是一个不足一亩地的小茅草屋。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里的阳光、绿树、青草都比墙外更闪亮。在园中漫步,处处都是一片翠色,阳光透过树叶穿到了地面,变的沁凉,偶尔觅得一处小亭,隐秘在翠绿之中,在亭中坐坐,听着欢快的鸟鸣,心情不得不舒畅起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步入有名的诗史堂,四壁上皆是杜甫的诗。他的诗歌大都揭露了那血淋淋的事实,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在堂中杜甫正坐在石头上,思索着国家命运,为百姓担忧。现在的茅屋已是重新修建的,与其说那是一座建筑,不如说它是一种寄托。

成都,历来为文人墨客推崇,杜甫可能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位。在他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成都给了他最舒适安稳的一段回忆。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诗歌《绝句四首》中的一首即景小诗。此为诗人当年安居成都草堂后舒适情态的映照,诗人以清丽的诗笔描绘了眼前所见的景色。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多少人为了名和利,一生奔波不已,无法割舍的东西太多,最终忘了最初的梦想。价值观太过于单一,盲目地追求富足的生活,欲望太过于猛烈,让我们迷失了自我,看不到一路沿途的风景,只是盲目地想到达目的地。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雨句)

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为梦想奋斗,但路途遥远,走着走着我们却会迷失了,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最终的目的地,每个人的也许终点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步伐,是我们的眼界,是路上的心情和风景。

生活很多时候是需要慢下来,慢下来了,你才会发现风景那么美丽,人也可以那么单纯。夜晚降临,华灯初上,车水马龙连贯成一道道彩灯线,也可以是一道充满魅力的风景线。你会发现城市的可爱之处,它不再是冰冷陌生的,是有温度的存在。也许我们不仅需要梦想,更需要诗意的生活。

以上内容由古建家园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