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作为我国诗歌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代,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诗人大家,也流传下来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佳句名作。今天咱们要了解的“推敲”一词,就是从唐代诗人贾岛的一句诗中得来的,这里面还有一段贾岛和韩愈的交谈趣事。
贾岛是唐代的一个和尚,住在京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佛教在唐朝盛行,但当时长安仍然有一些针对和尚的禁令政策,比如不允许和尚午后外出。这天上午,贾岛骑着毛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左手指着地,一会右手拖着下巴,低着头在思考着什么,嘴里还在嘀嘀咕咕地,不知在念叨什么,路过的行人看到骑在驴上的贾岛,都感觉很好笑。沉浸在思考中的贾岛,没注意到前面来了一队人马。
正巧今天时任京城代理长官的韩愈,带着车马出巡,仪仗队簇拥着前行,路人纷纷避让两旁。此时想问题出神的贾岛不慎闯入仪仗队中,冲撞了韩愈的车队,于是随即被差人带到了韩愈面前。
韩愈问道为何冲撞车队,贾岛当即解释道,自己昨天去郊外拜访朋友,沿着山路走了很久,到达时天已暗黑,山中万籁俱寂,月光皎洁,朋友并不在家,自己的敲门声却惊醒了池塘边睡觉的小鸟,于是自己有感而发,给朋友留了一首诗: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在这首诗里,小僧有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直在思考,是用“敲”字还是用“推”字,思考入神,忘了看眼前的路,没来得及回避,不慎无意冲撞了大人。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一听贾岛是在思考诗词,无意冲撞,也就不去责怪,反而对贾岛这首诗里的“推”和“敲”字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韩愈对贾岛说:“还是敲字更好一点。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或推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两位都是爱诗之人,兴致未减,韩愈便邀请贾岛到家中小聚,继续交谈。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一起讨论交流了好几天。贾岛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成为了好朋友,此事在当时也传为佳话。“推敲”一词也由此诞生。
对于诗中“推”和“敲”的比较,文人界也有诸多讨论。有人认为“敲”字为佳,因为“敲”显得人有礼貌,在当时环境下也能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而且“敲”也显得拘礼一些,虽为僧人,但俗世也有人情有朋友,显得自己不甘寂寞,乐于拥抱温暖。
认为“推”字更佳者,觉得“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是自己掩的,于是现在由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夜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而且就上句“鸟宿池边树”来看,“推”比“敲”要调合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不管是推还是敲,似乎都有道理。如今推敲一词,刻画的是作者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在现代主要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以示郑重和谨慎。文人匠心,都应仔细推敲,作出尽善尽美的作品。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