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考上名校(全国十大高考复读名校)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5日,一篇名为《复读十二年》的文章在网上火了。

唐尚珺是一位出生广西农村的80后,2009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远远不够本科线,但他不甘心放弃,于是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复读生涯。随着复读时间的拉长,唐尚珺的高考成绩确实在提升,曾考上过广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但似乎离清华总有一段距离,对清华的执念迫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复读。(11月5日 澎湃新闻)

有人称唐尚珺是“现代版范进”,也有人调侃,“我开始读小学你开始读高三,我读高三了,你还在读高三”。复读十二年的岁月,既是艰苦的,也是不被外人理解的——他为什么复读这么多年,考上985也不去?是不是在逃避现实?浪费了大好青春,值不值得?

其实,在唐尚珺的老家至今流传着一个传说:90年代,村里有人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来当了官,帮村里修了路。小时候祭祖时,大人会教唐尚珺许愿,“保佑我考上清华大学”。可以说,是“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是清华的“光环”,以及“考名校是比其他更容易走通的成功道路”,支撑着唐尚珺接连复读。

诚然,良好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环境,可以使人更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领域,甚至可以改变出身,成为顶尖人才、社会精英。但是,人生的价值不是只有通过名校才能实现的。绝大多数人对升学意义有着错误判断,“上名校就能出人头地”的想法,并不合理,也不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

上不了名校又如何?上不了名校,甚至上不了大学,最后也能功成名就的大有人在。马云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才考入杭州师范学院;潘石屹先读的是兰州培黎石油学校(中专),后来考入石油管道学院;孟非高考落榜后做过搬运工、报社印刷小工、保安,后来读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

上名校与上普通院校,对个人未来收入的影响也值得审视。2002年,经济学家斯塔西·戴尔和艾伦·克鲁格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上常春藤盟校与上普通州立大学相比,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收入水平并无显著影响。

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名校一条。 “良田万顷,不如薄技随身。”把一门手艺学透学精,也是一种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走上社会以后,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才能,远不是高考和学校学习所能涵盖的。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关口,努力过,追求过,就足够。无论考得好不好,上的是什么大学,我们都不能因此与人生的成功与否画等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的价值在于,努力生活,让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生活得更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幸福的。

文/喜吉尔(长安大学)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