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出自北宋画家王希孟之手,也是他传世的唯一作品。而他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年仅18岁。
王希孟初为画院生徒,曾数次向爱好文艺的宋徽宗献画,但被认为水平不到家。徽宗看到了他潜在的才华,决定亲自教授王希孟绘画技巧。王希孟也不负所望,不到半年,就创作出了惊世骇俗的《千里江山图》卷。
宋徽宗将此图赐给自己的宠臣蔡京,才有了这卷后的题跋。
纵51.5cm,横1191.5cm,《千里江山图》放在当下仍是分量十足的鸿篇巨制。纵观宋代画坛,以“青绿法”作画的画家并不少见。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笔法精致细腻,人物虽细小如蚁,却动态鲜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虽不能说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但其观全局气势恢宏,觑一隅工笔细腻。
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临《千里江山图》局部 绢本 原寸 郝大成
据某节目现场嘉宾介绍,要完成这样一幅画需要画五遍才能完成。第一遍是绘墨稿,第二遍是赭石红上色,第三遍石绿上色,第四遍石绿上色,第五遍石青上色。
这话似是而非,虽然此卷是大青绿山水,但是设色的微妙变化,绝不止石青石绿赭石而已。即便是最后山顶的哪一种颜色,也绝非一两遍就可以完成。当然了,如果不愿意画的效果接近原作,就不说了。
临《千里江山图》局部 绢本 原寸 郝大成
这里说的不是有关艺术美学的内容,说的是千里江山图里描绘出的宋代宜居风水,绝佳宅邸。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提出“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的六大理由:“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观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丘园”,即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山水。“可居”标志着士人君子的山水之好,烟霞之癖。
千里江山图既是营造林泉胜境,于尺牍之间。竹篱茅舍、画堂楼台,俱都是前景开阔,拥山抱水,藏风纳气之所在。间杂其中的酒肆店铺,也风景绝佳,往来方便,水陆通达。
《千里江山图》局部
先看这个。一座别墅独占一个小山包。背靠群山,崖上临江,后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前可望尽江天,近岸泊舟。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局部
对面不远,绿荫匝地,松槐相杂,掩映处酒旗高挂。坐在这小酒铺里,相邀小酌,不亦乐乎?
《千里江山图》局部
这一处,竹林密小丘前,篱门小舍三五间。
《千里江山图》局部
翠柏相连疏松暗,帆樯客来喧。 看见这艘官船船舱里的夫人和小孩了吗?
《千里江山图》局部
再看一个,算是豪宅了。
《千里江山图》局部
能在岸边有两座亭子一间敞轩的,不多吧?那座重檐四方亭里的白衣老头,看着很自在吧?
《千里江山图》局部
穿过一片竹林,才到前院,一座水榭连着一排房子,面对着碧波荡漾,芦花摇曳。院里浓荫蔽日。过一座跨过溪流的亭桥,才能进到内院。
《千里江山图》局部
后面两层院子,又是一个水榭还起了二楼,正房厢房后罩房,整个山坡都是后院。住在这里,是不是就“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了?
看了这几处《千里江山图》的地产样本,估计那些“水岸”“园林”“旺铺”之类的广告词,一般了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