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山教授为《青岛园林》杂志题词: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中国园林文化起源于商周,距今已有3000年的发展历史,曾经以自己博大精深的卓越贡献在世界上赢得了园林之母的美誉。如今的中国园林营造融入了风景园林的理念,并坚持了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承,我们相信,在古文明的沉淀下,在现代文化的渗入中,它必将一如既往地在世界园林中绽放灿烂的光芒。唐学山教授从国学角度对古今的几个名园进行了分析讲解,阐释了园林与风水、园林与神仙思想、园林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让我们饱览了古人造园的智慧与园林中处处书写的诗情画意,给我们园林工作者指明了传承历史文化、打造民族特色的园林发展方向。以下文字整理自唐学山老师前不久在住建部组织的全国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工程师的培训课程。
一、关于国学与文化内涵的解读
《辞海》中对国学的解读如下:“国学,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其中学术指较为有系统的学问(如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儒、道、释三教,九大学术流派),从文化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文化品格,融和了各类学术文化精神,坚持以完美人格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为宗旨,它包涵了雄浑浩茫的文学与艺术,它包涵了博大宽容的哲思气质,它包涵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它还包涵了兼收并蓄的文化表征。
二、国学内涵在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析
(一)园林与风水
道教宗师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李约瑟曾说:“中国道教是自然教,是科学教,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根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出自道家,道家在中国的医学、中药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方面的贡献很大,因此也可以将道家看成是科学道。 风水,以前叫做“堪舆”, 堪舆两字最早出现于淮南王刘安所写的《淮南子》:“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某种角度讲,风水学实为方位学,古代方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指南针”的“指南”一词即来源于古代“上南下北”的方位。风水学家在“山形水系”设计布局上讲究“北山南水”。
中国地处北半球,一切园林景观的能源(温度)和光源(光线)皆来自赤道方向的太阳。冬春,白天太阳光源产生多姿的景观色彩效果,夜里没有太阳光照,一切无景观可谈。冬季,中国北方气候受来自西北方向的西伯利亚寒流的控制和影响。因此“北山南水”的科学性在于冬季挡住北方寒流,聚积南方来的光线和热能,以达到创造“坐北朝南”小气候的科学原理。例如,园林地形设计的“梅花坞”就是北山南水的典型实例。
1.寿山艮岳的风水模式
中国传统园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主要的造园指导思想是中国宗教中的道教文化内容,如用八卦方位、神山仙岛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艺术的手法进行诗情画意的创作。 在中国古代传统造园艺术方面具有时代意义的作者——宋代皇帝宋徽宗的主持下,营造了中国历史名园“寿山艮岳”。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听信道士之言,谓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之东北建道观“上清宝篆宫”,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于上清宝篆宫之东筑山象征余杭之凤凰山,曰“万岁山”,因其在宫城之东北面,按八卦的方位艮卦,更名为“艮岳”。
寿山艮岳风水模式图
2.颐和园
现在北京颐和园的布局,同样以道教风水学中“北山南水”为指导思想:“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
3.圆明园
雍正三年,圆明园改建。山东知县张钟子和潼关卫廪膳生、张尚中等人查看圆明园的山川地貌,特别从外形、山水、爻象等方面来分析这座宫苑的形胜。结果如下: “圆明园内外俱查清楚,外边来龙甚旺,内边山水爻象,按九宫处处合法。整个园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龙脉的来向和水流向在风水上属于上风上水的位置。”
(二)园林与神仙思想中国古代道教四大神话传说中的“归墟”论,是中国古代“神山仙岛”传统山水文化的表现模式——归墟与西部直通天庭的巍巍昆仑山的相互对应,《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渤海之东的茫茫大海上有个无底之谷,各条河流甚至天上的银河之水,最后都汇聚于此。”晋《列子•汤问》篇记载海上有五座“神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上住着具有特导功能的仙人,由于五座神山在海中飘浮不定,报请天帝派十五隻巨鳌顶住山基,稳住五座神山。后来“龙佰之国”的巨人来此钓走六隻巨鳌,致使“岱舆、员峤”两座神山被冲,沉入无底海中,留下方壶、瀛洲、蓬莱三座神山。以上就是皇家宫苑“三仙山”的传说。 西汉时期,上林苑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灜州、方丈,即“一池三仙山”的模式。
(三)园林与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在园林工程大体完成后,园主会在主要景点的建筑和山石上,配上匾额、楹联、摩崖刻石,大都是撷取古人诗句、典故而成。它们都是根据建筑所在的山水花木环境,撰写眼前景物,切合园主设计时的意图,实际上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对园林景观进行一次重点的勾勒,是园林景观的诗化。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不仅书法优美,真、草、隶、篆各显风采,而且出于著名能工巧匠之手,成为建筑物附设的典雅、美丽的艺术品。人们在游园时,看到这些楹联、匾额、刻石会触景生情,产生无尽的联想,得到高度的精神享受与乐趣。 皇家宫苑和私家宅院内的景点都有着诗情画意的景名和建筑名称,例如圆明园的“天然图画”、“武陵春色”、“坐石临流”、“杏花春馆”等;承德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青风绿屿”、“水流云在”、“清溪远流”等;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赤城霞起”、“画中游”、“云松巢”等。
三、国学内涵在现代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实例
(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
(一)项目说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的主题思想,是老子学说的传承。
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带。
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贯穿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天坛、天安门广场、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市中轴线的始终,形成了城市建造史上最伟大的城市轴线,体现了中国先人对城市规划和秩序的追求。北部森林公园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给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规划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理念,使古老的北京城市文明的中轴线消融在自然城市的山林之中,以生态文明终结了古都城市轴线。
(二)规划思路和方法
一条贯穿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取自“中国龙”形象的“龙形水系”与严格的中轴线形成交相辉映之势,以“曲水架构主轴,游龙若隐,气韵生动,环山主脉蜿蜒,风水流传,以气象万千”之势向全世界昭示了北京城作为“三朝皇城,天子之地,泱泱华夏之都”的豪迈气概。
公园总体格局以“山水环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的山水组合,营造出兼备中国传统皇家和文人园林风格的中国自然式山水园。公园北端利用建筑弃土和挖湖的土方堆筑了“仰山”作为中轴线的终点,山上观景平台“天境”上摆放了雄浑、粗旷的寓意“稳如泰山”的巨型泰山石,起到了良好的“镇山”作用。
在规划中,坚持了“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充分体现了“绿色”与“科技”。公园以建设美轮美奂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终极目标,体现“绿色奥运”的宗旨,以生态和绿色理念作为基本原则,贯彻于森林公园建设的方方面面。
此外,规划设计中本着“充分合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因地制宜,节约投资”的原则,为该地区生态系统完善、功能使用、景观与文化主题的确立制定出一系列指导性原则,科学地制定了施工和管理计划,全面运用最新的生态高科技技术,体现了“科技奥运”的宗旨。
(三)项目亮点
1.体现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轴线处理将古典文化传统、意境意象与现代园林景观结合起来,取得了规划设计最关键的成功点。
2.重视自然生态,每年可蓄水67.5m³,吸收二氧化硫321 m³,滞尘4900余吨。重视雨水、洪水利用和水体净化。湿地、河渠等形态多样,水系景观丰富。人工湿地可处理再生水2600m³,并对人工水域产生循环净化作用。
3.设计了中国第一座城市内上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保障了五环南北两侧的生物系统联系,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4.新技术广泛应用,采用清洁能源、建筑节能、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水处理温室,数字交通等可持续设计的实践方面做探索性,有成效的工作。
奥运期间运营性景观总体规划图
鸟瞰图
奥运期间运营性景观总体规划图
(四)三份方案图左起
1.Sasaki 中标总体规划图
2.Sasaki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中标图
3.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规划图
森林公园总平面图
中心区景观分析图
北京城市中轴线分析
森林公园+中心总图
轴线示意图
湿地公园总平面
中国龙
四、结语
博大精深的中国风景园林是一门国学,它凝结了3000多年的中国园林历史文化精髓,以自然山水为特色,以“天人合一”为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传统园林在多方面都有所进展,但仍缺乏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作品。近年来国学的复兴,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风景园林行业工作者来说,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思想并将其精髓融入到现代园林建设中,这将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也是弘扬国学的一项重要举措。
唐学山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主席。
点击“原文链接”,看更多优秀作品。
点击下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