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于丁蜀发展数百余年,有着传统的的制作工艺,不同于其他的陶瓷器制作方法,紫砂壶的制作有三大绝招,分别是打身筒、各种专用工具使用和糊滋泥。这些部位的螺旋纹,判断紫砂壶真假?
滋泥又叫脂泥,就是加了水的紫砂泥,用作填补滋补,所以谐音又叫脂泥。
手工壶一般用打身筒的造型方法,先将泥料用搭子捶敲成厚薄均匀的泥片,泥片的厚度,视茶壶的大小来决定,一般为三四毫米左右。再根据设计的茶壶直径,加上烧成时的收缩系数,乘圆周率,并加上两端接头的富余量以及身筒的高度,把泥片切成长方形的泥条。
将泥条在转盘上围成圆筒,把两端叠合,用鳑鲏刀斜着在叠合处一次切齐,即形成能对接得很好的接口,然后在对接的切口用“滋泥”黏连好。
滋泥是用相同的泥料加水调和而成的厚泥浆,作用有些像泥瓦匠用来砌砖墙用的灰泥。黏连后在黏连处做下记号,记住这方位,留待以后安装壶把。这样可以掩盖接口处在烧成后可能出现的痕迹。
滋泥,也有称作脂泥,其作用就是『将紫砂壶各部件(壶把、壶嘴、壶身、的子等等)粘合』,也可以看做是紫砂壶制作中的\'\'胶水\'\'。
滋泥是指呈干浆糊状的紫砂泥。是先将干的紫砂泥敲碎一些后,放到清水盆罐里,等干泥自然吸水后调制成的。水泥比例要凭工手的经验掌握,且干泥放入水后不能立即搅动。
不管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复滋泥都是无法省略的步骤,其也代表着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像手拉坯或者注浆壶就用的少甚至根本不用。
但是想以此判断是否是手工的还是有些难度,因为都会经过明针处理,接壤处都处理的很好。
另外例如说『壶底与壶身接处有裂纹』、『壶把等部件与壶身接处开裂』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脂泥工夫制作不到位的缘故。
滋泥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不仅是粘和各部件,其在造型制作方面也有许多应用。
一些壶身的肩线等与盖、底足造型都会用到滋泥。
滋泥在紫砂壶的成型中是非常重要的,控制用量、涂抹均匀、手法操作等等都影响到成型,把握不好的就会出现『烧制开裂,流把歪斜』等现象出现。一名好的紫砂手艺人,滋泥的处理,一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才说,细节处,方显功力。
当壶盖上出现了一丝丝的圈纹,能否断定是手拉壶吗?当然不能,具体原因且听一一道来
一、梡(Kuan)盖石
梡盖石与明针不同作用,主要是用来清理壶盖或壶底的脂泥。明针主要是用牛角制作的,而梡盖石有牛角材质的、还有竹制、塑料的。
通常刮取壶盖上的脂泥采用的都是竹制的梡盖石,因为竹子本身会存在丝头,所以在刮取壶盖的过程中,会留下螺旋纹,但是不用担心的,通常在壶盖上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能证明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
二、壶壁上的螺旋纹
前面的文章小瑞有讲过手拉胚壶非常明显的特征,这类壶是由转盘手拉制成,因此在壶壁内必定要留下密集的螺旋纹,如果在壶壁内出现密集的螺旋纹,那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全手工的紫砂壶内壁只会出现木纹和手纹,就算是半手工的也不可能出现很密集的螺旋纹。
壶壁壶壁上如果出现放射线状的留痕,到不用担心,手工刮底难免出现的情况。
三、壶底出现的圈纹
对于壶底上的螺旋纹就更不用担心了,制壶人用竹制的工具和清理壶盖用的工具是一样的,进行清理时,会留下的一圈圈比较规整的螺旋纹,底部会出现螺旋纹与壶艺人习惯有关,有时候用的其它的工具,留下的痕迹也会有所不同。
当然如果怕影响壶的效果,在定制的时候可直接与做壶师傅明确提出,在进行后期精修时,会采用明针功夫进行代替。
总的来说,手工壶或者半手工壶在壶盖或壶底出现了螺旋纹那么就放心的购买和泡养,判断紫砂壶真假时,也可以以此作为评判的一个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