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说到弥勒市新哨镇的布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高寒、闭塞、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就连大部分弥勒人也和外界朋友一样,绝对不会想到这一固化印象之下,竟然还会深深藏着一段跨越明清两代的布龙文明。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金顶山顶峰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林间小道


布龙位于弥勒市区的东南方,背靠金顶山、面对陀峨山,距离市区直线距离不到二十公里。那里是新哨、弥阳、东山三镇的结合部,由于地形态势和流水走向等特殊性,它与弥阳镇的卫泸,以及泸西县永宁镇的部分地区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地理单元。布龙,为彝语音译词,布为庙,龙为城,大致是山城、王城的意思。历史上,布龙曾被写成步笼、部笼、部龙,还改为布诏、布韶等。

弥勒虽在西汉就归属牂牁郡,却并未独自设县,唐朝的南诏国、宋朝的大理国时期,弥勒依然延续部落治理的方式。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始置弥勒州,曾属广西路,广西府,由于路、府的治所一直设在今天的泸西,加之期间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布龙的隶属关系也多次变动。但弥勒的布龙与泸西的城子古村,文化始终同源同宗、一脉相承。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土司衙门遗址


与其他边疆地区一样,朱明王朝在弥勒早先推行的也是土司羁縻制度,当地土著民族的头人自然就成为朝廷在弥勒的世袭大总管。清乾隆《弥勒州志》载:洪武十五年(1382年)弥勒土酋普德(彝族,姓昂氏)因率众内附而授土知州,十九年(1386年)继升广西土知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弥勒州土官赤喜遣人赴京贡马,皇帝诏赐绮纱绽。又见清康熙《广西府志》载:成化十七年(1481年)世袭土知府昂贵(布龙人),因暴虐不法,被朝廷革职。昂贵成为广西府的末代土知府,因布龙“为昔日昂贵故穴”,其革职后被“遣回弥勒州原本部安置”。尽管明王中后期一再强劲铁腕推行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在弥勒还是一直延续到弘治六年(1493年),前后达111年。在弥勒,当县城尚为八甸村,竹园称为构甸坝、虹溪被叫做十八寨的时候,金顶山下的布龙就建有州、府土司衙门,成为弥勒、泸西、师宗、丘北四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就是在广西府的土司衙门北迁至城子(今属泸西永宁)之后,布龙依然名声显赫、盛极一时,在行使弥勒州的政务管理权。

如今,在金顶山下,曾一度雄镇弥泸地区的布龙的土司衙门早已折戟沉沙,就连颓垣残壁、断砖片瓦也不复存在,但遗址的红壤中,其基础尚依稀可见。布龙的老人听他们的长辈说,当年的土司府高墙深院、戒备森严,底层的百姓无不望而生畏。偌大的府衙年年肉林酒池、天天纸醉金迷。整个土司府的生活用水,是用筒瓦从几里外的金顶山上引来的,在方圆不过十几里的布龙,如此浩大的工程,其影响不亚于秦始皇的阿房宫、隋炀帝的大运河。在金顶山上,有几处规模不小却没有立碑的陵墓,被布龙人视为风水好最好的坟地,他们迷信地将其称为“大地”。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签发于雍正八年的布韶田地遵照


在汉族与土著民族、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中,曾为州、府治所的布龙,自觉不自觉地发挥了其中心作用。简单罗列矣勒(猴街)、仓窝、小石城、阿左邑、李子冲、方白摆、母乃、雷打山……人们就会发现这些地方很早就有彝汉词汇,这些村寨的犬牙交错更能说明布龙地区很早就开始了民族的交往融和。在各种交往融和中,难免也少不了战争的方式,以致出现了诸如小石城、跑马道这样含有军事元素的地名。在布龙的土地上,至今还有许多段高为一至二三米,宽约一米左右,长有十几米、数十米、数百米不等的石埂。在冷兵器时代,若有战斗,这是阻击敌方进攻十分有效而又牢靠的工事。

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总体趋势是,一些少数民族被汉化,不少土著文化融入中原文化,而在布龙却也有不同。布龙老寨的李永洪是地地道道的彝族(阿乌支),他家至今还保存着祖上传下的一张田地遵照——相当于如今的土地证。遵照上处置的田地“系昔日土司昂贵绝产”,从标明的四至来看,面积近200平方公里,购置者为黄有声、李之、杨玉得、哥者四人,颁证机关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这张雍正八年(1730年)签发的遵照,在正文关键处,还加盖了两方刻有满汉文字的朱印。如今布龙村小组的四至地界依然和遵照上的一致。李永洪自称,遵照上的李之就是其祖上,祖籍为南京柳树湾。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遭到损毁的石狮子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损毁后的王家贞节牌坊部件


在布龙,来自江淮地区被彝化的汉人,除李永红家外,还有其他,一王姓大户人家特别值得一提。传说王家的鼎盛时期大致是清朝的嘉庆后期,那时的滇东还不见杨氏四合院,滇南更没有朱家花园,当时的王家大院已经是五开间三进院豪门深院了。由于多山、多风、少严寒,加之经济发展落后,云南的四合院多为三间四耳、高墙小窗的“一颗印”建筑。而普通百姓极大部分是住更窄更矮的茅草小屋,能住上土掌房的也是少数。在紧贴金顶山西麓布龙老寨,根本找不到一片能容下江淮四合院的平地。从现存的遗址看,王家把四合院的地基分成三台,最高的地方如今还露出地面十一级,高两米多,全部为细劈五面石支砌。大门的阶梯共有两台,第一台为七级,第二台为三级。在无大型机械的清代,如此巨大的土石方量,也不知王家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用了多长的工期。布龙的老人说,为建大院,王家隔三差五就从昆明驮银子。现存的五处砖瓦窑的遗迹说明,布龙曾出现过迅猛异常的基建狂潮和非同小可的建材需求。

同样融入本土,并被彝化的王家,在布龙也并非“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布龙人都知道,村里曾有一座比百年核桃树还高的石牌坊。据说,这座清道光年间就问世的贞节牌坊,是为王家一位主妇而建。牌坊共有六对十二个石狮子,中间门柱为两台四对,且狮子高大威武,两边各一台一对,狮子略小。其规模制式不亚于虹溪的三代一品坊,出现的年代更是周边数县的石牌坊无可攀比。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这座牌坊依然完好无损,后才被撬毁。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王家大院地基遗址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盛极一时王家大院大门台阶


在布龙文明的鼎盛时期,其基础设施也有大手笔,过水洞就是其中的代表。布龙人说的过水洞其实就是一个引水隧道,这个从金顶山引水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内径一米左右,长一百多米。对于过水洞,人们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工后、什么时候完工,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工日,更不知道耗了多少银两。在布龙,人们都用“不知香油点了多少桶,辣子吃了多少斤”来形容工程的巨大。在纯粹用锤錾镐钎对付岩石的年代,洞内作业照明靠的是金贵的香油,对于生活水平极低的工匠来说,作为佐料的辣椒都吃了那么多,用掉的粗饭素菜更是无法计算了。1971年,因修建东方红水库,金顶山过水洞被拆毁,但其石壁至今还在。

伴随历史长河而下的难免也有一些浪渣和泥沙,在布龙的历史舞台上,还演过一出阴谋复辟土司制度的闹剧。清顺治年间,发生了昂复祖具启承袭祖职,管理布诏地方的事件。最终查明昂复祖,原名李耀柱,实为临安芭蕉岭李荣之子,绝非布龙昂氏后裔。在平西王吴三桂批示后,广西知府黎际皞又奉批:“昂贵以不法改土,越世已一百数十年矣,此后皆借食之土舍,即果系昂贵血胤,亦无死灰复燃之理,况昂万祥已早逝,复祖岂有六年之遗腹乎?来历尚且不明,复敢冒请承袭,滋扰地方,殊为不法。”为此,广西府、弥勒州均“详情勒石,以杜诈冒”。昂复祖冒请承袭之事在《新纂云南通志》也有记载。尽管这样,死后数百年的昂贵依然阴魂不散,甚至被神化,其飞龙马更是腾云驾雾,无所不能。有史家分析,改土归流之后的文集中之所以将“布龙”改为“布诏”“布韶”,或许就是为了从地名上削弱某些负面的影响。


仁寿县二峨山风水宝地图文章(峨眉山风水宝地)

镇住龙王的石塔


千层之塔,始于垒土。纵跨明清的布龙文明,繁荣虽然不到三百年,但其土酋文化或许尚能上溯数十年、上百年、数百年。在布龙,矣勒(猴街)的市肆闲话、林间的石径马帮、祭牛山的神话传说、金顶山的观云占卜都是一道道文化小吃,一本本文化小品,它们都是布龙的历史文化富矿。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