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认的说法,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经》,书中写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葬经》是一部专门教人怎么选择葬地的术书,认为每个人的祸福都取决于祖父辈葬地的好坏,凭着有生机的地气,就可使葬者安逸、生者富贵。所以很显然,风水一词最早是和葬术有关的。
郭璞认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的目的就是聚气,“气”聚得好不好,可作为葬地的吉凶依据。随着这一理论被广泛运用,风水之说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渐渐地,无论是住宅相地还是坟墓择葬,都统称为“风水”了。近代以来,“风水”一词更是变得家喻户晓,就连很多外国人也知道了“风水”的大名。
风和水分别有什么说法?
人是不能离开水而活着的。古代的人认为,水是万汇之根源,人由水生,水决定人的体质和品性。正因为水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风水之术很重视水,以江河为水龙,说水能聚气,人一旦得气就获得了生机,就会兴旺发达。
那么什么是风呢?《淮南子·天文训》说:“天之偏气,怒者为风。”风和人的吉凶有关,比如说周武王伐纣,大风折盖;秦始皇浮江到湘山祠,遇大风阻截,都有很重的吉凶意义。根据方向,古人还认为风有八方之风,后世的风水先生就根据这八风,提出了穴前、穴后、穴左、穴右、两肩、两足之风,认为这八风吹散了堂气,所以要尽量避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